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五) (第2/4页)

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②虞翻对《屯》卦的注释:

    “坎二之初,刚柔交震,故“元、亨”;之初得正,故“利、贞”矣。

    之外称往。初震得正,起之欲应,动而失位,故“勿用有攸往”。震为侯,初刚难拔,故利以建侯。老子曰:善建者,拔也。

    震起艮止,动乎险中,故“盘桓”。得正得民,“利居贞”。谓君子居其室,慎密而不出也。

    屯邅盘桓,谓初也。震为马作足,二乘初,故“乘马”。班,踬也。马不进,故“班如”矣。

    匪非也。寇谓五。坎为寇盗,应在坎,故“匪寇”。阴阳德正,故“婚媾”。字,妊娠也。三失位,变复体离。离为女子,为大腹,故称“字”。今失位为坤,离象不见,故“女子贞不字”。坤数十。三动反正,离女大腹。故十年反常乃字。谓成既济定也。

    即,就也。虞谓虞人,掌禽兽者。艮为山,山足称麓。麓,林也。三变体坎,坎为丛木。山下,故称“林中”。坤为兕虎;震为麋鹿,又为惊走;艮为狐狼。三变禽走入林中,故曰“即鹿无虞,惟入林中”矣。

    君子谓阳已正位。几,近。舍,置。吝,疵也。三应于上,之应历险。不可以往,动如失位。故“不如舍”之,往必吝穷矣。

    乘,三也。谓三巳变坎,为马,故曰“乘马”。马在险中,故“班如”也。或说乘初,初为建侯,安得乘之也。

    坎雨称"膏"。《诗》云:阴雨膏之,是其义也。

    乘,五也。坎为马,震为行,艮为止,马行而止,故"班如"也。”

    对《屯》卦内容即使我们对带着数字爻题来读文辞内容,连贯反复的读几遍也能读出个意思来,若抛开数字爻题单读文字内容,读上几遍,还能读出诗意之美,其意就更明白了。并从内容含义来看,根本不是什么算卦上的卜辞,而是讲述的一番道理。那么再看虞翻的注释,即使反复的阅读,也读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只感觉是个乱七八糟的胡诌八扯,这就是“象数”易学的根底。

    再者即使单从《屯》卦的文辞看与那个卦符号里的八卦取象又有何关系呢?原创《周易·屯》里却有一个符号只是排序功能,后被衍生为卦符号并附会上八卦取象用于卜筮(算卦),再后来又演变成八卦取象注释卦爻文辞。

    由《左传》一书里有关对《周易》的记载,已知春秋时期,因原创《周易》所用一套符号做为六十四篇文章的排序符号,后卜筮上把那套符号发展成符号卜筮工具,史巫由那套符号卜筮工具和衍生出八卦取象筮法,并将原创《周易》篡改成繇称式(春秋《周易》文本)卦书,用于八卦取象及结合繇辞卜筮人事吉凶,这是由《左传》一书记载的卜筮例子所见。八卦取象筮法正是原创《周易》一书之后的产物,故卜筮上的八卦取象筮法是筮术(算卦)上的东西,本与《周易》无关。如此卦里卦画所标称的“震下坎上”(这种称法在西汉前期之前《周易》文本里是没有的,考古上所发现竹简和帛书今本《周易》没有八卦称法,这是汉以后所加的),即这个卦符号所分上下为八卦的《震》卦和《坎》卦。而八卦里的主要取象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坎为水、离为火、兑为泽、巽为风”。那么这《屯》卦里的一个六联体卦符号里分配的两个八卦(三联体符号)符号是上卦为《坎》,下卦为《震》。八卦里的《坎》卦取象为“水”,而《震》卦取象为“雷”。

    对所谓《屯》卦内容的注释,虞翻采用的多是八卦取象加杂着爻数,如:

    “坎二之初,刚柔交震,故"元、亨"”。

    “之外称往。初震得正,起之欲应,动而失位,故“勿用有攸往”。震为侯,初刚难拔,故利以建侯”。

    “震起艮止,动乎险中,故“盘桓"”。

    “震为马作足,二乘初,故"乘马"”。

    “三失位,变复体离。离为女子,为大腹,故称"字"”。

    “艮为山,山足称麓。麓,林也。三变体坎,坎为丛木。山下,故称“林中”。坤为兕虎;震为麋鹿,又为惊走;艮为狐狼。三变禽走入林中,故曰“即鹿无虞,惟入林中”矣”。

    “乘,三也。谓三巳变坎,为马,故曰“乘马”。

    “坎为马,震为行,艮为止,马行而止,故"班如"也。”

    通过这些种八卦取象来看,不单单是上下两卦的主要取象来附会《屯》卦文辞,而且还通过八卦里的多种取象,即《屯》卦里六联体符号里不只是上下两个八卦卦象,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