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450节 (第2/2页)
石表示合格者,将可直接进入制置二府条例司。 荫生通过国子监入朝为官,走得还是恩荫这条传统道路,甚至可以说,国子监就只是官宦子弟入朝为官的一个捷径,让他们不需要经过那残酷的科举。 那些纨绔在里面,十有八九是花天胡地,混混日子,反正他们也就是走个过场,这也导致国子监周边全都是烟花之地,风月场所,国子监腐败的也是一塌湖涂。 但王安石这么一变,问题就来了,一方面王安石允许庶民考试进入算学馆,在算学馆合格者,又可直接进入朝廷为官。 换而言之,庶民也可以避开了科举,直接通过学院入仕。 教育与仕途是直接搭上线。 这其实也蕴含着现代的教学理念。 这本就是王安石所期望的,他早就在思考这事,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这一下就拿出整套章程来,但是王安石现在并没有明说这一点,因为这事本也是一个意外,他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是在他巧妙的安排下,已经达成这个目标,只不过局限于算学馆。 并未改变整个制度。 这么一来的话,反对派还不好说些什么,成立算学馆的初衷,就是要为新法培养专门的人才,学成直接进入制置二府条例司,这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王安石这一番骚操作下来,差点将司马光气得吐血。 你老小子真是不讲武德。 司马光可没有绕开科举的意思,但是王安石这么干,就等于是坏了规矩,去他算学馆读书都能够做官,要是来律学馆不能当官,若不是真粉丝,谁还会来律学馆。 这怎么赢? 司马光跑去找文彦博、富弼、赵抃等人商量。 商量来,商量去。 大家的意见最终弄非常统一。 也得这么干。 他们心里也清楚,就那些官宦子弟,十有七八都是不成器的家伙,想要将那拨人凋琢成玉,你得花多少工夫。 而那些年轻官员,虽然有才干,但愿意进入律学馆的肯定只是少数,这人数有限。 王安石更多是以才智取生,庶民中的人才,就都会跑到那边去。 然而,如果人才都跑去王安石那边,这不用想也知道,未来肯定是会输的。 朝中将会充满大量支持新政的人。 这将会改变朝廷两派的势力。 答案显而易见,你也只能这么做。 司马光也只能学着王安石,大开庶民之门,从中取才。 这就是竞赛。 竞赛与党争完全不是一回事。 党争是你赞成,我就反对,无论是非对错,反之亦然。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这就是后来司马光为何将新政要全部抹去,一丝不留,临死之际,都还念着如何彻底抹去新政。 那时候的司马光完全将自己局限于一个非常狭隘的空间内。 后来蔡京反攻倒算,又立元右党人碑,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一干人全部打成奸臣。 要知道苏轼后来还强烈建议保留新法中许多优秀的法律。 所以,如果根据党争论来说,保守派打死也不会这么干,而且是要找各种反对、阻扰。 而竞赛就是你这么干,那我也这么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咱们比比谁更吸引人才。 虽然司马光、王安石眼中只有竞赛、教育、人才,并没有太在乎经费问题,但是此事的起因到底是因为张斐。 这钱还是要捐的。 当然,张斐也乐意非常捐这钱,只不过这慈善基金会并非他一个人的。 白矾楼。 慈善基金会总部。 今日主要捐助人皆已到齐。 他们来此就是商量奖学金一事。 但是他们坐在这里,总觉得有些怪异。 咱们一群商贩,坐在这里,谈论国子监的事。 这…… 在以前真是无法想象的。 周延突然叹了口气:“我还真是头回知道,原来做善事是这么不容易,咱们就一群商人,拿点钱出来救济穷人就行了,掺和什么国子监的事,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不少商人纷纷点头符合。 这事他们都觉得很冤,让他们选择,他们绝不会答应的,他们也都是等这事爆出来之后才知晓的,当然大家都很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