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球长_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人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人的人! (第2/3页)

律就一直从属于中国法系统,包括镰仓幕府的《贞永式目》和德川幕府的《御定书百条》,日本的法律即使有一些自我变化,自我的发展,可总体框架上还是没有脱开中国传统法系的束缚,还是依托中国之道德哲学和崇拜祖先的习惯及封建制度生成的。

    但是现在中国的法律却在与西方相结合,很多的司法界人士都主张学秦律,不是学习秦律的具体规定,而是学习秦律的思想主张,主张――诸事皆有法式,诸事皆决于法。可以想象,当中日联合法庭成立之后,日本的法官和法律界会再一次受到震动。

    中国对日本也不要什么赔偿,更没有战争赔款,还贷款了5000万华元给德川幕府,这5000万华元可以被德川幕府拿来自中国购买任何的器械和物质,包括军火在内。但是在三年后日本要偿还的就不是5000万华元了,而是整整三十万两的黄金。

    中国还可以公开在日本招募武士,同时中国也会对德川幕府和地方大名敞开自己大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几十所高等院校,可以拿出一部分生源名额给日本,这里面就包括着日本上下极为炙热眼红的诸军事院校,陆军、海军、骑兵、炮兵等等,各类的军事院校。

    中日双方互设外交机构,在通商口岸中方设立领事馆。中国商贸银行在日本设立分行……

    ……

    朗朗的禀奏声中,中日双方完全遗忘了萨摩藩。在中日之间的缔约当中,萨摩藩似乎不存在了一样,因为中国不干涉日本的内政么。后者可不是中国的属国,从法理上说萨摩藩那是属于日本人自己的事。

    对比历史上的中英《南京条约》,这份京都的《中日友好条约》可真的友好的太多了。但事情要一点点的来,现在两边有了更大的交流渠道,更多地关乎中国的事情就会传到日本去,当一个个日本来的留学生从中国回到日本,那他们就是千年之前的‘遣唐使’再演。

    搁置争议,先求发展。

    中日现在的外交关系就是如此。

    当中国的国家社会发展全方位的体现出了自我的绝对优势的时候,日本再一次跪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陈鸣身心都是兴奋地,不是因为一两个月里唐飞鹏他们从中赚取了多大的利润,而是单纯的因为这种欺压日本的爽感。从昨天下午接到日本传到的王俊奏折之后,陈鸣浑身的热血都在汹涌咆哮。

    “既然已经签订条约,该我朝履行的就尽快敲定下来。”比如留学生之类的,还要给予妥善的照顾,这些人就是一颗颗‘中日友好’的种子,谁敢说里头就没有几个吉备真备第二、阿倍仲麻吕第二的?

    再说了,依靠着中国一千多年里对于日本的积威和影响,眼下这场战争过后,日本人对中国还能保留着几分抵抗意思呢?

    就如唐朝的白村江战役,一战而重定远东政治格局。

    “还有让商贸银行尽快进入日本。”

    “臣遵旨。”陈聪领旨。

    有了商贸银行的进入,中国在日本进行金银贵金属出入就方便多了。而且三年之后,德川幕府还期盼着中国华元能够与日圆挂钩呢。

    “大都督府对于在日本招募武士可有计划?”

    “回皇上。大都督府已经制定下了详细的章程,今天前往日本的招募人员就会出发。”陈二宝忙高声回道。他是知道陈鸣的计划打算的,大军对于南洋的进攻计划就要展开了。而日本的武士是一群很好用的打手。

    治安队到南洋还没有多少日子,就已经得到了认可。这些武士劈起人来很利索,不怕死亡,更不怕吃苦。清理起婆罗洲上的那些土著猴子来很给力。

    毕竟那些南洋猴子现在都躲到密林中去了,而雨林之中是不适合线列兵展开队伍的。西婆罗洲上被武装训练起来的华人守卫队说是民兵,可谁都知道,那都是按照正规部队组建的正规军,平地上的战斗当然是碾压土著猴子,但进到了密林中就显得优势大挫。

    相反,来自日本的治安队武士,这些人集群作战能力不高,但个人单体作战能力却很出众。最主要的是他们的价钱低啊,性价比高。

    陈鸣也觉得日本武士挺好用的,而且很听话。以青木统带的挺身队士兵为例,至少一半的人已经拿定主意要在中国混下去了。他们期望着战争,期望着尽快立功,攒够积分,好获得在中国长久居住的资格。

    而且这些往日生活困顿的底层下级武士,现在各自家庭的生活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下一步就要看王平北的拉……”这枚棋子的作用,三菱纺织公司的作用,不能小看的。

    下了朝会,陈鸣转回到乾清宫,筹措满志的看着墙壁上挂起的中国地图。日本的冲突已经平息了,虽然偌大的中国还有外东北、大西北和蒙古北疆等地的战争,还有西南的缅甸和南洋要蠢蠢欲动,并且海外勘探一局已经打下了阿拉斯加,跟北美洲接壤了,而现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