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节 (第3/3页)
事情,自然知道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每天吵闹的故事。只是等她回归正常生活之后,两位大佬却不在数研所出现了,的确颇为可惜。 但这对于乔泽来说,其实挺好的。 他接到的邀请其实更多,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但都被直接拒绝了。乔泽也知道这样其实不好,毕竟一个新的理论提出,的确需要他去解释,论证,让更多的人接受,才能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针对q理论的研究。 但乔泽是真不想这么到处跑。 这么说吧,以前乔泽没有孩子的时候,都懒得把时间浪费在坐着飞机到处跑的旅程上,更别提现在有了孩子。 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多陪陪自家两个孩子,见证两个小家伙一天天变大的各种瞬间,怎么想都比去各地给一群人宣讲q理论要有意思的多。 有了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两位重量级人物就不一样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q理论,其实取自乔泽姓氏的首字母,这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但这两位在数学跟物理学界的地位毕竟摆在那里,而且都已经在西林数研所任职,对于q理论的认知程度自然不必赘言。 他们两个人去各地举办的会议、论坛为q理论站台,效果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就这样到了八月,西林进入最为炎热的月份,全世界针对q理论的讨论热度又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这么说吧,只要是搞理论的,不管是数学界,还是物理学界,都在争论不休。 暂时极为专业的期刊上看不到针对性的论文,但《自然》跟《科学》这类综合性的科学顶刊,却成了争论最为热闹的阵地。支持的,反对的,各有各的说法跟论据。 但对于乔泽来说,最为欣喜的还是希望能来或者跟西林数研所做研究的科学家,有了上升的趋势。其中甚至不乏近些年东西方各种知名奖项的获得者。 诸如菲尔兹奖,诺贝尔奖,沃尔夫奖,狄拉克奖章……等等这些。 只是现在的西林数研所还真不是这些人想来就能来的了。 首先要经过层层审核,符合条件的会给乔泽反馈,还有些虽然在学界很知名,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来西林数研所的,也会给一些很得体的建议。 比如虽然不能来西林数研所任职,但西林工大的教授岗还是可以提供的…… 是的,伴随着q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及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全心全力的为q理论站台,西林数研所的吸引力也在日渐增长。 乔泽虽然能力早已经被肯定,但他太闷了,研究的又都是绝大多数人看不懂的东西,还不屑于跟其他学者沟通,所以西林数研所虽然名声之外,但对诸多学者有多少吸引力还真不好说。 哪怕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也是因为乔泽通过豆豆主动向他们介绍了一些特定的研究成果,加上乔泽也乐意跟两人交流的情况下,还是在再三犹豫之后,才最终决定来的华夏。 换了其他人自然更不会轻易下决定。 但现在情况明显不同了。 这大概也充分说明了学术界沟通还是很重要的。像乔泽这样闭门造车,虽然说起来也能成绩斐然,但一旦遇到瓶颈想要迈过去终究还是太难了。 爱德华·威腾虽然喜欢到处参加各种会议,看起来浪费了太多时间,但这样频繁的沟通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起码在号召力这块能甩乔泽几条街。 这些还只是西林数研所取得的成就。 至于西林工大,就更不用提了。 不过是一年功夫,基本已经坐实了华夏超级高校的名头。不管是招竞赛生还是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完全跟华清、燕北两所高校持平,部分优势专业,分数线甚至已经比这两所大学更高。 曾经高校圈二超争霸的格局正式进入三足鼎力时代,但更夸张的其实还是研究生这块…… 第423章 黑洞现象的有效性? 西林工大的研究生院,近期的确很火。尤其是理工科方向。 理科自不必言。 有西林数学研究所在学校里,还有乔泽、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坐镇,想不火都难。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