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节 (第2/3页)
当得知西林数研所已经搞出了新的加速器理论时,脑子都是懵的。 真的,他承认去年的物理诺贝尔奖三位获得者,大概是历史上,同年获奖科学家学术水平差距最大的一届,但大到这种程度就过分了。 过分到内定他为专家组成员,就好像在当面讽刺一般。 看吧,另外两位诺奖获得者,在一起没两个月,就又鼓捣出一个诺奖成果,你呢?! 第390章 另类的情报验证方式 对于不经常搞情报的普通人来说,有一件很反直觉的事,那便是情报的分辨工作,往往比情报的获取工作更耗费资源跟时间。所以对于具体的情报人员来说,情报分析能力甚至比获取能力更重要。 电影里007那种强悍的大佬,其实现实里很难见到。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获取所谓的情报很容易。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往往最专业的情报人员也傻傻分不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想要搞情报分析,逻辑分析能力很重要。从重要人物的话语中,分析判断出针对性的动向,从来都是必修课。这也是大家看到官方通报,往往不但有模版,事越大,话越少的原因。 主打一个我想干啥,咋干,你慢慢猜。 科研领域的情报其实也差不多。抛去那些一眼假的,依然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核实。这也是哪怕兰利这样的专业部门,也要聘请诸多行业的专家担任顾问的原因,即便许多相关的专家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为兰利服务。 连大公司内部都开始施行流水线操作,弱化个人影响的时代,隔行是真如隔山。 比如曾经华夏的芯片工厂,精度能达到多少?技术细节如何?能否真正取代传统光刻设备?这需要把芯片拆开了分析。 又比如近期突然曝出华夏已经完全掌握了更先进的玻璃基板封装堆叠技术,据说这项技术已经超过了英特尔的水平。这种起码并非属于那种一眼假的消息,是否保真未知,需要进一步分析验证。 当然也有些一眼假的内容。 比如西林工大物理学院申请建设高能物理实验室,并验证通过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来建设一座高能粒子对撞机。这款对撞机所使用的粒子加速器非常小,堪称微型。 总长度不过十多米,最宽半径不到四米,且造价仅需不到三十亿人民币。 最最最重要的是,这种新型加速器设计之初的各项性能标准参照的可是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真的,当这个消息从华夏乱七八糟的诸多渠道传递到西方的时候,专门负责收集情报的那些工作人员,哪怕在物理学这块并不是专业的,都觉得这也太假了。 假到如果不是情报里出现了早就已经被通报需要重点关注的西林工大这个学校名,整理出这则情报的工作人员根本都懒得进行二次验证。 十多米的东西跟在地下蔓延几十公里轨道的对撞机相提并论,只能说华夏人是真的很富有想象力。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两岁的婴儿,能够跟泰森同台竞技,两人还能打平一样。 如果不是因为兰利最近换了一个主持人,真的,这种信息压根都不会上报。直接在初筛阶段就直接给pass掉了。 不然每天全世界都有海量的情报涌进来,各种核实工作能把特聘的专家们给累死。 等到这则消息经过了初期过滤之后,很快就摆到了相关的专家面前。通讯模式的进步也大大节省了时间,这种保密层级并不算高的消息来源,只需要通过网络视频就能进行咨询。 “这是在开玩笑吗?虽然说到了这个层级的物理的确需要一些水平才能分辨,但即便你把这个消息拿到哈佛、哥大、普林斯顿或者伯克利分校随便找一个学物理的本科生看看,他们也会告诉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没这种可能。 除非物理学有重大革新,我们的技术水平能飞速跃升。否则的话,你不如告诉我华夏人已经完成了小型核聚变技术,而且还是可控的。” 卡斯滕·赫格耐心看完这则不太完整的报告之后,放下了文件,直接给出了这番评价。 这位的确是真大佬,耶鲁大学的物理学终身教授,同时还是p5报告的副主席。曾参与过深地下中微子实验(dune)和南极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的扩展计划。 不过视频对面的人显然并没有放弃,继续说道:“非常感谢,赫格教授,那么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份申请?比如……” “比如华夏人想要再开启一次科学竞赛。好吧,我是这么理解的。就好像之前你们也曾咨询过的那些东西,他们想要建设太空基地,开启太空时代……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美好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