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节 (第2/3页)
可比国内诸多大学爽快的多。只要贡献度达到了豆豆定下的标准,就能申请参加内部考试,通过了考试就能拿到职称。 总之整个三月对于西林数研所来说,大概就是安静而热闹。 安静是外界的看法,内部大家的积极性都还是极高的。 对于八楼三人研究小组来说,收获还是颇多的。 比如基本完成了对于新加速器理论的数学构型,完成了数学模型的建设,并在理论上近乎完美的证明了其可行性。 这大概也是爱德华·威腾哀怨不能发论文的原因。 毕竟这绝对又是一个诺奖级成果。即便诺奖现在的地位尴尬,但明年拿一个乔泽物理学奖肯定也足够了。 但这只是细枝末节,在乔泽看来,目前数研所最大的进步大概在于正式确定了q理论的研究方向。 q理论这个名字同样也是爱德华·威腾建议下的命名,不用问自然是取自乔泽的姓氏。q理论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确定q空间这种结合了流形概念跟乔代数这种高维代数结构,确定空间中几何对象比如点、线、面这些跟物理实体的对应。 在q空间中的操作,除了传统的加法、乘法之外,以及乔代数几何中的扭曲等计算法则外,还加入了绞合、扩张这些新的运算法则。 当然绞合、扩张这些定义,已经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符号,而是一个能捕捉跟描述复杂物理现象的工具。比如光是绞合运算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证明过程。 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两个物理实体,它们在q空间中分别由向量 u和 v表示。绞合的运算过程分成了输入跟输出两种态。 输入代表着两个向量u和 v,输出则是绞合后产生的新向量w。 其对应关系就是w=u?v=(f1(u1,v1),f2(u2,v2),…,fn(un,vn)) 其中,每个fi(ui,vi)是对应元素ui和vi的函数,具体形式又需要一系列定义。 按照乔泽最新整理出的论文,可以用一张简单的例图表示: 是的,数研所八楼的三间办公室里,大家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五楼、六楼办公室里许多听力好的教授们,甚至还经常能听到一些关于学术的争吵声。 不过一般都是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大声的讨论。这种情况一般乔泽是不参与的,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倾听,然后等待着两人争不出结果,找到他来点评。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不过三月还有件事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在豆豆不懈的教导下,乔泽手底下那五位博士生似乎真的开始开启了。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五个人都在国内数学顶刊投了论文。 其中有三个人期刊编辑已经给出了修改意见,基本上只需要稍加修改就能上线了。 另外两个人虽然还没消息,但想来应该不会等太久也会有结果。 这的确是个极好的消息。 第388章 想要对撞机吗? 虽然几个学生的论文没能发表在自家的《数理新发现》上,不过论文能上华科院一区的论文,其实已经很强了。没办法,《数理新发现》这本期刊乔泽的要求的确有些高了,必须要有新东西。 不管是新的数学工具也好,在人家提出的工具上提出新的定理、算法跟模型也好,这对于博士生的要求的确稍微高了些。毕竟乔代数几何本就很难,而且在西林数研所,绝大多数教授每天的工作都是针对乔代数几何的研究,的确很难出彩。 但在别人家的期刊,只要能深化理解乔代数几何里某个工具,随便找一点潜在可能的应用场景,基本上就达到了发表标准。还真不是其他华科院一区的期刊很水,主要是全世界研究乔代数几何的人本就不多,且大都集中在西林数研所。 这种情况下,一些一区靠后的期刊根本收不到几篇关于乔代数几何的稿件,这又恰好是目前全世界数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哪怕质量差了些,也是会收的。 话又说回来,论文里注点水这事本就是目前全球学术圈通行的惯例,世界顶刊注水的论文都多去了,更别提一区靠后的期刊了。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年头数学想创新太难了,偏偏都要干货,版面都填不满。 总之,2025年3月,对于西林数研所来说是真的很好,一个新的数学中心已经具备雏形。毫不夸张的说,就目前西林数研所的号召力,如果举办一场大型数学学术活动,广发邀请函,轻松就能聚集一大票数学家来捧场。 这一点大概能从西林工大留学生招录这块看出端倪。 最初西林工大只是取消了针对留学生的大部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