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 (第1/3页)
对于华夏今年进步最大的学校来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确是送上了一份大礼。 正如乔泽说的那样。 这个奖项只要颁发给他了,是否去领奖并不重要。 在历史上,只会记录今年的诺奖人选是谁,然后再备注一句,未领奖。 这一次,乔泽创造了两个历史。 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记录,二十岁拿到诺奖,这个记录未来大概率是不可能被破了。起码就目前来说,这个年纪能拿到诺奖已经是人类智商的极限。 上一位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还要追溯到1915年英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布拉格,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当年小布拉格是跟他父亲一起获得的诺贝尔奖。 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依然是唯一一名在20多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直到最近被乔泽打破这个记录。 第二个历史,则是同年拿到两个跨领域且都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个难度想想便知道有多大。 不止是要跨界,还要在两个学术领域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套用许昌树教育乔班那些孩子们的话说就是,乔泽用他的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什么才叫天才。 如果以他所定义的标准,这个时代还真就只有他这一位天才。 其他人只能黯然失色,沦为背景板。 即便从此他什么都不做,就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 如果考虑到他才20岁,理论上还有三十年的黄金科研时间,智力上才会开始渐渐走下坡路,这价值就更不好估量了。 对于西林工大的校长陈远志来说,收获还不止于此。 他已经从徐大江那里得知,爱德华·威腾这个月就会来西林工大,而且是常驻。 这位同样也创造了一个历史,世界上首个同时拿到诺奖跟菲尔兹奖的数学物理学家。未来将成为西林数研所的常驻特聘研究员,如果操作得当,对于西林工大的理学院发展跟建设同样能有极大贡献。 一位大佬撑起一个专业,可并不是什么传说。 当人的资历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他人在哪里,资源就会跟着跑到哪里。 于是,不过半天的功夫,国庆假期中的校园各条主干路跟各大学院教学楼大楼大门前又多了许多红色横幅,庆祝国庆的横幅还没来得及拿下来,“恭喜我校乔泽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跟化学奖”庆祝横幅已经到处都是。 校长办公室里,陈远志也鲜有的对徐大江有了好脸色。 “老徐啊,我可能要动一动了。” “哦?已经来谈过话了?是要升了吧?” “嗯,谈过了。没什么意外的话,年前可能就要调到京城部委里工作了。”陈远志保守的说道。 虽然用了可能,但徐大江很清楚,陈远志能这么说出来,基本上代表着流程已经走完了,就等着履新的通知下来了。 “恭喜你啊,陈校长。”徐大江笑咪咪的说道,他倒是不太羡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 像陈远志这样,希望能有更高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他觉得也挺好。但徐大江只想留在西林这一亩三分地上,未来大家提到西林学派,都能想到有他这么个人就行了。 “恭不恭喜的另说,只是你刚才说的那些建设新专业的事情,我可能帮不了太多忙。但还是那句话,乔教授的意见我这边肯定是无条件支持的。这样,你先把计划书做好,我先签个字,等到新校长来了,正式开始实施。” 陈远志沉吟了片刻后,说道。 最保险的方式。 陈远志也很清楚,他这回上去之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