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第29节 (第2/2页)
不多了,一辈子在田野间忙碌,直到老死。 在这个阶级分明的时代,农民一辈子都是农民,似乎没有什么向上的机会。 不对,也有,但很难。 那就是读书。 但这是一个村里人听见都觉得害怕的事。 先前秦瑶还问,为什么不送金宝和金花去上学识点字。 话一出口,刘家老宅众人神色齐齐一变。 何氏尴尬道:“弟妹你能写会读,从前日子过得不错吧,可你看看咱家这光景,怎么可能上得起学。” 刘柏一边擦着锄头上的泥一边平静的说:“读个一年两年的有什么用,还不是得回家种地,白白浪费银钱。” 在屋里选菜种给秦瑶的张氏叹了一口气,“学堂在镇上,一日来回要三个时辰,村里倒是有人想让家里的娃去学几个字,将来好去镇上找个活儿干。” “但是呢,家里这么多田地要种,娃又这么小,路上还不太平,每日都要接送。” “没空送,一日来回四文钱车马费,送了没半个月就领回家里来,手里银钱遭不住这么嚯嚯。” “现在人都跟咱家老四一般大了,地里的活干得顶好的,刚定了亲,这日子瞧着也不差。” 言下之意,就算是村里日子富裕的那一批都送不起学,何况是他们这种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家。 邱氏说,这还只是上学的路费和束脩呢,没算读书的其他隐形花费,比如笔墨纸砚,这些都是消耗品,得长期供应。 读书?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这么一看,当年刘季能去镇上读一年半的书,真是天大的造化了。 倘若不是他这么混蛋,倘若不是他亲爹还不想放弃他,想找个先生教化他,他根本没可能去学堂。 “梆”的一声响,把秦瑶的思绪拉回现实。 原来是她刚刚想事情出神,一下子没注意,把兄妹四人的小木棍全给打掉了。 四个孩子委屈巴巴又不服气的看着她。 秦瑶冲他们鼓励一笑,示意他们捡起棍子,“再来!” 孩子的好胜心还是挺强的,他们四个人呢,不信不能把后娘一个人的棍子打掉。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秦瑶单手持棍,在他们的包围圈里游刃有余的跃动,像是一条滑溜溜的鱼,根本碰不到。 很快,三郎和四娘体力不支,气喘吁吁的放弃了。 二郎一看我方这么不给力,心里的气泄掉大半,棍子直接被秦瑶扫来的木棍打飞,“咻”的飞出高墙,落在院外草丛里。 “哎呀!”二郎气恼的挥了挥双手,只能退下,和三郎四娘一起站在墙根下,给唯一剩下的大哥加油打气。 大郎能坚持到现在,秦瑶有点意外,而且这小少年一点不似余下三个那样急切。 他抓了一个月的河鱼都没抓到,倒是把耐心磨炼出来了。 秦瑶见他满头大汗还不肯放弃,棍子掉了又马上捡起来冲向她,忽然转变防守,发动攻势。 仗着身高优势,直挥向小少年手腕。 没想到,他居然提前捕抓到了她的意图,很慌乱的往侧面躲避。 虽然最后手里的小木棍还是在秦瑶对他的下一步预判里被打落,但就凭他能躲过她第一击,就已经让秦瑶感到惊喜了。 这小子,有习武的天赋! 第42章 取弓 秦瑶正想让大郎再来一回,试试他的潜力。 大门方向传来“笃笃笃”的叩门声。 今天的‘打架’只好暂时作罢。 刘季刚刚出去了,秦瑶叫四个小的回屋去擦擦汗,“风大,别吹着凉了。” 看他们进了淋浴房,里面也是洗漱间,墙上钉了一根长绳,各自的洗脸帕都挂在上面,自己取用。 秦瑶这才把手里的柴棒扔回柴堆,去开门。 门口是一个身材瘦小的老翁,头发已经花白,牵着一头驴,见了秦瑶就问: “可是刘三刘季家?” 秦瑶颔首,“是,老伯你找谁?” “那你就是秦娘子吧?”老伯很肯定的问。 秦瑶又点头,“我是。” 老翁找到了人,松了一口气,跟秦瑶说,他从镇上来,到刘家村给亲戚家送点东西,路过下河村时遇到杨家兄弟,兄弟两让他带个话给秦瑶。 “说是你要的东西他们已经做出来了,叫你得空了去下河村找他们。” 话说完,老翁牵驴就要走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