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节 (第2/2页)
手的原因之一。 一旁的甘媛有些不舒服,老板费心费力,到现在为止整个“农神”都是只亏不赚,被这么说…… 周瑞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提示自家秘书注意情绪,至少别表现在脸上。 所谓规则,本就不会让人舒服。 如果今天“海外事业部”的张遥,说为了公司好,要去美国开分公司,需要上亿资金,需要公司大力支持。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他是真的全心全意为公司,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当然有这个可能,并且以公司现在的氛围来说,可能性很大。 那就不对他进行规则上的约束,没有任何管理上的监督么?当然不能。 况且出发点是一心为公司,实际工作不会变么? 国家补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没人有义务,对他100%信任。 所以没必要有情绪。 周瑞道:“首先,国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距离一万销量也好,距离10%耕地面积也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补贴是一个爬坡过程,当市场成熟,技术进步后,补贴的金额、适用范围,都会出现一个‘退潮’,我相信于组长也很清楚这一点。” “关键点在于,‘农神’有没有必要大力推广,有没有必要去助推一把。” 于组长心里微微点头,这位周总比他想象中的成熟,没有因为开场的有意刺探就乱了方寸。 周瑞摊开手道:“‘开明智能’是一家公司,我们不可能培养自己的对手,甚至还在尽力避免任何竞争者出现,但这和‘农神’是否能助益农业发展,并没有任何关系。” “农神补贴与否,只取决于它是否有这个价值,亦或者你们能不能看到这个价值。” 调研组的几人,除了于洋,都在低头记录,没有因为周瑞掷地有声的话语,有任何异状。 他们并非第一次接触企业了,很难从他们的行为上看出什么。 准确的说,今天来的人,说是谈判专家也不为过,气氛相当压抑。 从始至终,说话的只有于洋一个人。 于洋:“那我换个说法,如果国补设立,您如何让监管能够介入这个过程。” 周瑞早有准备,从甘媛手上接过一份文件,推到了于洋的面前。 “其一,我可以对分管部门公布‘农神’的成本构成,时时更新,也接受监督抽查。” “其二,数据中心会对农业部门开放,‘农神’的工作记录,工作亩数都接受监督,本身这块功能就需要农业部门、地质部门的配合,才能快速建立数据库。” “其三,我想要的,远远不只是国补,我需要更多的行政层面上的支持,‘农神’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工作,整个链条对分管部门来说并不是‘黑箱’,所以你们也有多种渠道来了解实际情况,也必须参与进来,承担应有的责任。” “其四,那就是我,以及开明智能,有着优秀的实力,和更优秀的未来,不是那种指望着补贴才能活着的皮包公司,没有‘农神’,我们依然是一家年营收数百亿的大型企业,简单来说,出事了,我们认罚,且有的罚。” 这份初步方案,是和李主任、元老共同商议下,定的基调。 李主任和元老,都对农业部门的运作逻辑,国家补贴的顾虑,有着很多经验,他们一辈子都在和相关部门打交道。 甚至元老还集结了一些农业领域的科学家、老前辈、“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骨干,写了一份“联名倡议”。 表达了对“无人机标准化农业”的支持。 于洋接过文件,没有立刻翻看,而是交给了旁边的副手。 这位“谈判专家”,注意力永远在周瑞身上,盯得很紧。 “贵司确实发展迅速,不过这并不算我们首要考虑的内容,周总,问一个不相干的话题。” “如果农神看不到太多盈利,为什么你会花费精力推广,而不是聚焦于其他业务上?” “在我看来,也许您花时间研究点别的,甚至写写歌,都比聚焦农业更合理一些。” 身边的甘媛,王涛,背后的李主任,都看向了周瑞。 甚至调研组里,不少低头书写的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也偷偷瞄向了眼前这个风头正盛的企业家、名人。 周瑞笑了笑,说道: “因为我还年轻啊,如果年轻人手上有着改变世界的钥匙……” “那当他们看见了孔,就一定会想插进去试一试!” 第554章 起飞 联合调研组,只在沪上呆了一天,就走了。 甚至没有留下来吃饭的意思,让甘媛安排的接待,扑了一个空。 不过这一天,是从白天呆到了黑天。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