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节 (第2/2页)
周瑞起身和米涅芭握了握说:“我听说你们还会采访张日成教授对么。” “是的,安排在后天,您和他认识么?” “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曾经有过愉快的交谈,希望你们之间的采访,能像今天一样顺利。” 不要设坑。 再之后,就是图片采访环节了。 《时代》团队先是在开明智能,拍摄了一些允许的内容,之后就去了数公里外,一家老牌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 不是来开趴,而是在这里取景,这地方是还是他们自己选的,之前就协商过。 周瑞抵达时,才知道为什么专门跑这么远来。 这处套房足有200多平,最难得的是,这里是中式风格。 不是那种实木桌椅,硬板床,而是在布景、装饰、雕梁画栋、瓷器摆件、配色布局上,尽显中式特色。 显然《时代》团队想要在照片里,体现出更多中式元素,周瑞甚至怀疑他们不是第一次在这里拍摄了。 稍稍有点脸谱化,好像中式企业一定要在传统装潢里才对味儿一样,不过现阶段周瑞也不想讲究太多。 接下来……就是凹造型了。 “周先生,打开手上的书本,腿再翘高一点!对,头朝这边转一点……” 摄影师举着相机,咔咔咔不断连拍。 内容是周瑞一身浅色西装,在单人沙发上凝神看书。 摄影师拍了好几张,感觉每一张都不错,他拍过不少企业家的照片,但不得不承认这么年轻,身体、气色这么好的很少见。 大部分企业家要么忙于工作、要么声色犬马,岁月的痕迹暂且不说,脂肪和疲惫肯定少不了。 拍了几套所谓的“中式企业家”的照片后,周瑞渐渐感觉有些没意思,对摄影师说道:“我希望展示更多科技、无人机有关的内容。” 摄影师接受了这个想法,在套房里左右踱步了许久,寻找着灵感。 最终,在一扇巨大的落地玻璃前驻足。 这是套房最重要的采光结构,让住客可以一揽沪上的繁华,窗外是数不尽的高楼大厦。 而落地玻璃前,还有一“条”室内造景水池,大概五米长、一米宽的样子,里面甚至还有鱼…… 摄影师灵光一闪,说道:“您之前说自己有健身习惯,能在这摆一个姿势么?比如功夫?” 周瑞挑了挑眉毛,走到水池边,做出了正步冲拳的姿势。 摄影师眼前一亮,感觉打开了灵感的大门! “等等!我有想法了!” …… 《时代》周刊,顾名思义,每周一刊。 作为一家媒体,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们的时效性和速度还是很可观的,就像报纸可以刊登前一天的内容一样。 由于周瑞最近热度颇高,从销量出发,也不会让读者等太久,先把这个热度蹭到再说。 所以三天后,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上,就已经出现了周瑞的内容。 而且,是封面内容…… 纽约的街头,一个年轻男人路过报亭的时候,被挂着的杂志所吸引。 他这个年纪的人,很少会关注传统纸媒了,但《时代》毕竟影响深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独特的红色边框,可以算是每个西方人都熟悉的固定搭配。 就像中国人不一定会买《人m日报》,但肯定认得出。 不过今天吸引他的,是上面独特的封面。 只见杂志上,一个肌肉格外硬朗,线条分明的挺拔身影,侧身站在落地窗前,做出了一个非常帅气的出拳动作。 窗外,是某个城市的高楼大厦,窗内则是优美的中式造景,而那身影很暗,几乎像是一道剪影…… 赤着上身又看不清细节,身着一条宽松的裤子,和上身紧致的肌肉形成了鲜明对比,力量的美感几乎溢出“屏幕”。 剪影身旁,还有两个黑影,分别是脚边做出前冲动作的“机械犬”,和头顶悬停的无人机。 科技与传统,机械与肉体,光与影,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一张照片上。 标题:《周瑞: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与他的‘km’科技帝国》 报亭外,年轻男性驻足了片刻,最终还是忍不住上前,翻开了杂志。 这真的是那个“周”?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