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节 (第1/2页)
白晓莺提醒道:“周总,我虽然是保密局的,但并非所有事情都有资格听,有时候不知道就是最好的保密。” 周瑞挑了挑眉毛,失笑道:“有道理,是我的问题,以为你什么都能知道呢。” 简短的聊了两句,周瑞继续敲代码。 这几天,他收获很多,经验提示蹭蹭蹭的往上冒,估计明天就能拿到第八、第九个【工程学】词条,也就是【基础软件工程】和【基础通讯工程】。 但在整个过程中,却依旧感觉到一种局限性。 时代的局限性。 总结来说,就是智能化程度不够。 钻研无人机已经很长时间了,知识储备也足够,他终究是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能够超越十年后的。 以重生者的角度,无人机的大发方向,其实只有三个维度:性能、廉价、智能。 成群结队,如同蜂群一般。 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一样。 其中,性能就不用说了,这部分是综合决定的,取决于周瑞的工程设计水平,当然也取决于硬件制造水平。 廉价,则考验规模效应,必须要有大批量生产,模块化生产,才能摊薄成本。 最最麻烦的,则是智能。 如何让无人机能够智能化运作,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的必要性和复杂性,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永远做不到“铺天盖地”。 按照前世的思路,这似乎是人工智能的范畴,但以当前时代的技术……哪有这么大的算力搞人工智能?最多搞一个人工智障。 大江的飞控,其实解决的也只是“性能”问题,而不是“智能”问题。 举个例子,先设计一个农用无人机场景。 设计一个移动平台,类似卡车一样,承载复数的无人机。 无人机可以自动规划路径,像是执行程序一样,进行喷洒作业,且自动返航至移动平台。 以现在的技术,这个“智能运算”的模块,不可能集成在无人机里面,能耗不允许。 那就需要“中心化运算“,和“中心化通讯“。 也就是需要一个“脑子中心”。 无人机信号传回,脑子中心计算,再传输回无人机。 一来一回,延时、稳定性都成问题,数量多了,运算中心的承载能力也会有限制。 而且成本爆高,根本不是村一级单位能接受的。 放在军用领域也一样,中心化运算提供的智能性,受到的干扰太多了,被炸了整个战场都趴窝,还不如人为操作稳定。 嗯……其实光人为操作,就已经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了,但周瑞比较贪…… 所以他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智能化自组网集群……” 难啊…… 尤其是现在市面上的计算机语言,似乎不支持这种功能,算力硬件就更别说了。 我总不能为了搞无人,还顺道搞个芯片吧?是不是跑太偏了? 其实他需要的,也不是那种能够回答人类问题,自我学习,给人类画涩图的“人工智能”。 而是能够自我调整,执行重复任务“机械智能”,用技术上的话说,就是求解特定问题。 要不搞一个猴版的试一试? 周瑞向来是一个脑子快,手更快的人。 他的工程学能力,让他自由的去用实际行动验证想法。 想不清楚? 造一个不就完事儿了! 有了一些朦胧的想法,周瑞直接端着咖啡出门了。 白晓莺好奇道:“周总,回去了么?需要我叫车么?” 周瑞摇摇头:“不回去,我去买个车。” 第371章 无人机移动工作平台 甘媛抱着厚厚一层文件,来到了大江所在的园区。 今天是来找周总签文件的,控股一家公司,说白了就是股份收购,但真做起来,涉及到两地工商,还挺麻烦的。 她这段时间也是一刻不得闲。 视线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周瑞的身影,准确的说今天大江整个公司都有点空,甘媛抓着一个人问道:“周总呢?其他人呢?” 那人道:“都在车库呢,他们围观周总徒手改汽车!” “那你怎么不去?” 那人都快哭出来了:“我也想去啊……可是我活没干完……” 甘媛下了楼,绕了一圈走到后方。 这是里工厂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