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快乐你不懂_第6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0节 (第1/3页)

    四张沙发成拱形摆放,张易谋和侯孝贤居中,王权和贾章科在两边。

    而在他们对面的是打扮的非常正式的范兵兵。

    可恶的是,三个镜头从正中和左、右分别对准四位导演,都没有一个镜头是对着自己这个主持人的,只有她的助理可以帮自己拍照片,证明主持人是自己。

    而且她还不能自由发挥,只能按着稿子提问。

    早知道还不如补个觉呢!

    “第一个问题,四位导演都是第几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呢,权导不用说了,您是第一次。”

    虽然没让范兵兵露脸,但对着这么一个尤物接受访谈,就连蔫蔫的贾章科都变得健谈起来。

    他抢先道:“我是第四次了,好像侯导入围的比较多吧。”

    侯孝贤点点头,“嗯,我是七次。”

    侯导虽然一开始不是戛纳起来的,不过后面一直被视作戛纳嫡系,只要拍电影基本都能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还有一届对上了张易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范兵兵看向做震惊表情的张易谋,他回道:“我也是四次。”

    其实如果不是99年和戛纳闹掰,他应该不止四次的。

    当时雅各布认为他的《一个都不能少》有升五星红旗的镜头,存在政治意味,所以希望张易谋能删掉这个镜头,或者用他当时另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代替《一个都不能少》来戛纳参赛。

    但这个理由让张易谋无法接受,他断然拒绝,并写了一封信正式和戛纳决裂。

    后来《一个都不能少》去了威尼斯,并拿到了金狮奖。

    从这件事来讲,批评张易谋拍摄华夏落后场景取媚国外评委的说法就很不厚道。

    “那么几位印象最深的一届戛纳电影节是哪一届呢?”范兵兵又问。

    贾章科:“2013年那届,那一次《天注定》拿到了银棕榈,比较开心,所以印象深刻。”

    张易谋:“我也是《活着》拿奖的1994年印象最深,那次拿了评委会大奖,葛忧还拿了影帝。”两个银棕榈。

    贾章科:跟我装逼是吧,行,算你厉害!

    妈的,我就一个小小的最佳编剧奖,比不了~

    ……

    第561章 戛纳乱欲迷人眼,连日奔波王富贵!

    轮到侯孝贤导演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个问题不好答啊。

    虽然自己七度入围,但至今为止只有1993年第一次入围的《戏梦人生》拿过一次评审团奖。

    而这个奖的含金量是不如《活着》的评委会大奖的,更何况人家还有一个影帝,压不住啊!

    见他还在思考,王权决定先回答,让老人家多想想。

    “我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的那届。”

    王权解释道,“那一届有三部华语片入围,而且全都拿奖了,姜闻导演的《鬼子来了》拿到了评委会大奖,杨德昌导演凭借《一一》拿到了最佳导演,梁超伟凭借《花样年华》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另外《花样年华》还拿到了技术大奖。”

    王权这么一说,大家竟然都表示有印象,贾章科道:“那一届的评委会主席是吕克·贝松,老吕确实很偏爱华语电影。”

    张易谋也道:“我记得那一年《卧虎藏龙》参加了戛纳的展映,收获了很高的关注,之后正式上映一飞冲天。”

    王权:“没错,那一年的几部华语片太闪耀了。”

    哪怕没有拿到最佳影片金棕榈,但《花样年华》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业内评价越来越高,堪称21世纪电影行业第一神作,王家卫在国际上彻底封神,模仿致敬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