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89节 (第3/3页)
四处抢劫维生。宋军虽然是两条腿,可人的耐力比马强,并且宋军也有十万左右的骑兵。等你抢劫或者马匹休息的功夫,人家趁围上来,怕是这区区十几万大军很快就会全军覆没。 所以要想完成这个大战略,首先你的军队战力就必须要比宋军强,人数比宋军多,造成的破坏力才会更大。不然兵马少了,去干这种事情,估计跟送菜也没什么区别。 耶律宗真只是能力并非顶尖,但不意味着一个以“兴”作为谥号的人昏庸无能,因此他自然能够明白目前辽国的处境到底有多危险。 因而面对国内汹涌澎湃的发兵意愿,作为少数勉强还能保持清醒的人,耶律宗真自然不会答应他们的要求。 但辽国皇帝也有诸多桎梏,并不是他力排众议就能搞定的事情。 虽然辽国已经完成了从部落文明到封建制度的转变,可辽国骨子里还是带着草原游牧民族以及部落文化的影子。 辽国各个贵族不仅是权贵,同时也是各部落的首领,如果耶律宗真面对这样群情激愤的情况,强行镇压他们,不与宋国交战,而是选择答应宋国的条件,对他的威望将是个巨大的打击。 所以耶律宗真就必须要想一个办法,既安抚国内权贵,又能巧妙地完成与宋国的周旋。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宋国答应他们的条件。 可目前来看恐怕比较为难,现在宋国那位政制院知院完全不给他任何机会,就连以前的岁币也要取消,这对于耶律宗真的威望打击会非常大。 为此耶律宗真被迫在与群臣会议的时候,强硬地表示会给予宋国回击,私底下与张俭商议的时候,又是另外的办法。 他一边对群臣说将召集兵马,向各属国、属部落要钱粮、要兵马,积极准备与宋国展开决战。 一边又跟张俭商量,看能不能继续派人与宋国交谈,即便不能增币,但也要维持以前每年三十万的岁币,这样他也好向国内交差。 显然耶律宗真也是做两手准备。 赵骏那边的两手准备是辽国答应他的条件,那么双方就和平缔结盟约。要是不答应,他就煽动辽国后方属国属部落叛乱。 耶律宗真则是希望辽宋各退一步,既然对方不愿意增币,那就恢复澶渊之盟。 同时试探一下各属国和属部落的态度,要是他们的态度改变,不再像以前那么恭敬,恐怕耶律宗真就得吃一个闷亏,捏着鼻子认下与宋国的和谈了。 要是他们的态度未改变,那自然要开始动真格的了,不管是真开始动用那个大战略,还是战略威慑,都必须要行动起来。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是那些属国与属部落不吃赵骏那一套,全是铮铮铁骨要跟着耶律宗真走到黑。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宋辽两国竟然短暂地实现了和平。 只是暗地里汹涌流动。 耶律宗真表面上安抚各辽国权贵以及主战派,宣称将进行战争动员,然后立即派人前往各个大部落,要求他们出兵出粮草。 实际上则是与范仲淹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表示愿意退让,希望宋国能恢复澶渊之盟的条件。 范仲淹本来是想把辽国使者的要求通报回汴梁,但想着赵骏的态度,最后还是决定不去挨骂了,自己回绝了耶律宗真的意思,并且也是把赵骏的态度表达出来。 其实耶律宗真想要钱粮安抚国内也简单,开互市,把以前禁止贩卖的马匹、矿产等资源拿出来交换,双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只是一来辽国以前是把宋国当作南朝,自己当作北朝正统,因此常常是要万国来朝,把宋国的地位摆在它之下,将宋国的岁币说成是下国给予辽国的朝贡,导致耶律宗真自己不甘心宋国那边要求双方地位平等。 二来对于马匹、矿产这类国家级战略资源,不仅辽国自己禁止往外出售,宋朝也会禁止一些战略资源,如铜钱、书籍、硫黄、硝、铜铁等物则禁止输出,景德二年宋真宗还曾下令限制锦帛对外销售:“令雄州勿得以锦绮、绫帛等付榷场贸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