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45节 (第2/2页)
,但朕听了还是不舒服。早年若非太宗仁善,他翁父李继迁、李德明早就尸骨无存了。” 这里说的是李继迁因为依附辽国,被辽国逼着年年进贡,导致境内的财产越来越贫乏,不得已连忙请求依附大宋,赵光义就允许宋夏开边市,这才恢复了经济。 所以从那以后,李继迁和他儿子李德明就一直奉行依辽附宋,特别是李德明,每年都要向大宋供奉。 因为向辽国进贡,辽国不仅什么都不赐,还可能会派人过来,偶尔劫掠一下银州。 但宋国就不一样了。 不仅不会主动进攻西夏,而且在向大宋朝贡之后,会得到丰厚的回礼。 比如李德明刚上位就马上向大宋上归附的誓表,宋真宗就赐他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 之后每年李德明只需要给大宋进献个五百匹马、三百头橐驼,大宋就会赏赐大量金、银、茶叶、绢布、丝绸、奉廪、袭衣、金带、器币等等。 显然跟辽国比起来,赵光义和赵恒时期,那是真把西夏当亲儿子。 “夏贼狼子野心,先帝和太宗时期,是希望他能够帮忙牵制一下辽国的兵力。但李继迁早年跟随辽国,屡次犯边,反而是牵制了我大宋的兵力。” 吕夷简说道:“这般反复无常之徒,臣以为应该马上禁边,下诏呵斥。” “呵斥有什么用,他反正是要登基称帝。” 盛度说道:“臣觉得还是应该继续往西北增兵,范仲淹在西北经营已有近两年,固若金池。此番称帝,我大宋绝不承认。到时候他若来攻,必让他有来无回。” “增兵……” 赵祯迟疑,犹豫道:“又增兵的话,国库恐怕会支撑不住,还是再看看吧。” 虽然这两年国库确实充盈起来,但赵祯为西北也早早地准备了两年,大量物资运送到西北,如今能维持汴梁的粮价都不容易了,再继续增兵,粮价飞涨,怕是有点顶不住。 “咳咳……山遇惟亮说八月就是赵元昊登基之时,此番山遇惟亮来投奔,赵元昊必定立国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进攻西北,范仲淹已经在煽动夏国境内的部落。” 王曾又咳了两声,随后说道:“他说若是能侦查到赵元昊进攻的方向,或许他们也可以打一个反击战,趁着赵元昊来进攻的时候,派偏师突袭西夏。” “深入夏国境内吗?” 赵祯问。 “是的,这也是当初汉龙希望他能做到的事情。” “好!” 赵祯拍案道:“给范卿下诏书去,朕允许他主动出击。” 哦? 官家转性了? 众人惊讶。 当初和赵骏聊到宋夏战争的时候,赵祯其实还只是奢望能够击退赵元昊的进攻。 现在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范仲淹主动进攻西夏境内的事情。 莫非官家历史上的形象只是赵骏编造出来的假象。 实际上他是一位铁血真男人,金刚大硬汉? 下一秒。 就看到赵祯倏地又犹豫起来,试探性问道:“你们说……主动出击,能打赢吗?” 众人:“……” 好了。 不用看了,官家还是以前那个官家。 按赵骏的话来说。 优柔寡断的二傻子。 第204章 陈希亮,长沙惊变 李元昊召集诸多部落,本来是打算年底十月立国。但由于叛徒山遇惟亮把他密谋称帝的事情告发,导致他不得不提前行事。 宋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八月,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于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称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历史上是次年正月,也就是称帝的两个月后,李元昊才写了国书上表给大宋,要求大宋承认他的地位,但被宋国拒绝,于是恼羞成怒,开始发动战争。 但如今还是山遇惟亮告发了他,宋国几乎是在他八月称帝,九月就已经给了他回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 这种情况下,国书自然也就不用交了。 李元昊只是给范仲淹送了一封“嫚书”,信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最后还表明西夏仍愿同宋朝和好之意。 显然这是李元昊倒打一耙,试图将对宋朝发动的战争的责任归于宋朝。 范仲淹甚至都没有回信。 因为这种什么所谓甩锅责任,推诿罪名都没有任何意义,战场上成败论英雄。你若是赢了,你自然就是正义的一方。输了的话,任何反驳的言论都不过是借口。 就好像辽国重熙增币,毫无理由地要求大宋增加岁币,这合理吗?显然是不占道理,可那又能怎么样呢? 大宋打不过辽国,就得被辽国欺负、敲诈。 所以现在李元昊起兵,要把罪责推卸在大宋头上。若是他兵败了,大宋的兵锋直指兴庆府,那李元昊怕就得改口,立即上书求饶。 归根到底。 赵骏的那句话永远都不会错。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