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88节 (第1/2页)
“救赎便是拯救一个人的心灵,而死刑最大的意义,就是安慰受害者的家属。” “不太懂。” “因为被害人已经死了,就算凶手死了他也不会活过来。可是对于被害者家属来说,时间就永远被定格在了亲人死的那一刻,回不来了。” “时间被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众人沉思起来。 他们从未想过,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会有如此大沉重的心理负担。 因为他们从未站在人民以及受害者的立场去思考过这个问题,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感同身受的道理。 “是啊。” 赵骏叹了口气道:“换一个角度想想,吕相若你儿子被人杀害,你恨不恨凶手。” 吕夷简略微犹豫,但还是说道:“恨。” “恨就对了。” 赵骏认真地看着大家说道:“所以死刑才能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只有凶手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受害者家属才能放下这件事情,继续开始新的生活。不然的话,他们将一辈子活在痛苦与仇恨当中,不能自拔。” 众人听完之后,陷入了沉默当中。 是啊。 对于死者来说,人已经死了,不能复生,杀死罪犯也没什么意义。 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泉下有知,也不会有什么对死者的告慰,有的只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就此消散。 但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只有亲眼看着罪犯被处死,心里的恨意才能够消散,才能够带着受害者的遗愿,开始崭新的生活。 这对于他们来说,便已是最大的藉慰。足以抚平心灵的伤口,给予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所以仇恨或许不是放下,而是消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令人重生! “法律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惩罚,而是为了关怀与保障。那些人罪有应得,就该让他们去死。以此来关怀那些弱者,保障那些受他们欺压,受他们迫害的人。” 赵骏最后环视众人,沉声说道:“人生不能重来,不管是对罪犯亦或者对受害者,汴梁的百姓遭受了多少劫难,那就应该让那些人去偿还,以弥补受害者家属,这才是真正的告慰,才是真正的法治,在这一点上,大宋还差得太远。” “所以这就是你重新改变刑部,要它起一个制定法律作用的原因?” 赵祯有些明悟。 “是的。” 赵骏点点头,先喝了一口茶,随后又道:“大宋的律法在这方面显然还不够严谨以及完善,你们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从来都只考虑维护自己的统治。却不知道越维护,越会让百姓离心离德。” “为什么?” 吕夷简皱起眉头道:“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 “历朝历代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局限性,而不是说这么做是对的,也不代表你们可以萧规曹随,这样只会让大宋成为历朝历代的一份子。” 赵骏放下手中的茶杯,严肃地望着众人,缓慢而有力地说道:“大宋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军队、经济、教育等等硬实力,都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还有法治以及法治精神,这才是大宋需要的东西!” “法治精神?” 众人又听到了一个从未听过的词语。 “不错,法治精神,就是依法治国的标准,只有法治精神才能保障底层百姓的公平,关怀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世间的正义!” 赵骏发出了肃然地呐喊:“唯有真正善待百姓,保护百姓,让百姓感觉到这样的公正存在,正义存在!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们,拥护这个国家。而这样的国家,才能长久!” 一席话语,振聋发聩。 宋代的法律继承隋唐,隋唐就以宽简为主,主要有“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 其中徒刑就是坐牢,这个刑罚在汉代比较严重,最高是城旦舂,也就是无期徒刑,但可以花钱赎,要是钱到位的话,可能一两年就出来了。 而隋唐时期,徒刑比重就下降了很多,最多也就关几年时间。 宋朝继承隋唐的法制,徒刑甚至比隋唐还轻,一般也就关一到三年。 由于坐牢会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所以当时遇到重型犯罪基本以流放为主。 只是说是流放,实际上只要你有钱,甚至都不用被流放,即便真被流放了,一路上日子也过得很舒服。 比如《水浒传》里,宋江因杀人被流放江州的时候,两个衙役都客客气气。即便到了江州,由于使了银钱,连杀威棒都不需要打,录入抄事房,出入自由,跟回自己家一样。 从这里就能看出宋代所谓的流放刑罚有多少水分。 并且到了被流放地之后,也不需要坐牢,基本的人身自由还是有,官府会发放一些生产资料让你自己耕种,钱多的话,你在当地过得不会太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