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55节 (第2/2页)
对于这个问题赵骏也没有急。 刘元瑜在官场的名声本来就不佳,史书记载其性格贪婪,贩卖违禁物品,赵骏打算让皇城司好好查查。 既是懒官惰官,违抗上令,又是贪官污吏的话,就不只是罢职那么简单,而是要坐牢了。 这也代表着以往士大夫们尊贵地位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刘元瑜被押走之前,只留下一句:“夏竦,你不得好死!夏竦,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知院,吕相,这都是夏竦指使我干的!” “哦?” 赵骏的目光在诸多在场官员中扫过,定格在了夏竦身上。 夏竦面色平静,只是向赵骏拱手说道:“知院,下官与刘元瑜不和,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想来这是他对下官的构陷。” “呵呵。” 赵骏笑了笑,没有说话,背着手离开了三司。 他走后。 夏竦的背,已经是被汗水浸透。 没想到,政制院竟真有如此大的权势,竟然能罢免三司当中一百多名官吏。 要是自己能够入政制院成为同知,还要当宰相做什么? 这不比宰相强得多? 第135章 早朝争论 盐铁司,一百多名官吏被罢免? 消息迅速传出去。 整个官场形成了一场地震。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百多名士兵,而是一百多名官员。 其中还有很多都是进士出身,身份尊贵的士大夫。 这一下被罢免那么多人,他们的关系网铺开,必然会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因此这无异于会让翌日早朝掀起巨大波澜。 只是赵骏可不管这些,让皇城司下令严查刘元瑜后,便离开了。 他打算回去撰文,恰好第一版报纸还有很多空白地方,除了报道汴梁黑社会以外,官场也肯定要报。 报纸就是由活字印刷术做成,宋代完全就有能够做成熟报纸的条件。 只是因为皇权体制下要进行舆论管控,所以不允许市井之间出现这些东西而已。 但赵骏在跟赵祯提起了官方必须要有自己的喉舌媒体之后,印刷坊就成为了皇权体制下被允许的存在。 目前主要是大宋内部的新闻媒体还没有成体系,只有印刷坊能够做报纸,以后如果有别的报纸出现的话,那就要成立新闻署进行管控。 此刻盐铁司百余名官吏被赶出皇宫,接着政制院那边加班加点,立即从冗官当中抽调精锐部队,填充进盐铁司里。 同时晏殊暂时掌控住了三司,下面的不稳定因素迅速消除,到第二天的时候新任官员全都到齐。 这也算是冗官的好处之一。 官员实缺太少,四万多名官,还有成千上万人在排队等差遣,忽然这边一下子多了一百多个位置,可不把那些闲官给乐坏了? 结果就是诸多官员欣然上任。 甚至很多都是汴梁的闲散官员,原本每天无所事事,忽然接到命令,下午就直接去盐铁司报道去了。 翌日清晨,垂拱殿早朝,诸多御史果然以政制院罢免了那么多官吏为理由开炮。 赵祯高坐台上。 下面三班大臣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随着王守忠一声:“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监察御史张宗谊首先站了出来,向赵祯拱手说道:“官家,臣有本启奏!” “说。” 赵祯平静地应了一句。 张宗谊道:“昨日政制院竟罢免盐铁司一百余名官员,此绝非成例,这个口子一开,官场岂不是人人自危,请官家裁决?” 他这一句话,就几乎相当于战争打响。 谏官韩琦也说道:“先帝素来以刑不上大夫,官家应以先帝为榜,万不能如此对待官员,纵使他们有错,也应该下旨申饬,怎么能这般罢免羞辱他们?” “而且这一罢免就是一百多人,涉及的官员之广,前所未有。这些人并未做错什么,只是奉了上命,难带也该罢黜吗?” “臣以为政制院嚣张跋扈,稍有忤逆就立即罢职去官,实在有违圣意,还请罢黜政制院。” “不错,政制院权势滔天,恐有不臣之举,臣也附议罢黜政制院。” 顷刻间数名御史和谏官就站了出来弹劾。 但赵骏一句话都还没说,就有其他官员站出来为政制院辩护道:“怎么?什么时候官员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蝇营狗苟,恬不知耻,我们反倒要维护他们了?你们的廉耻呢?” “我看有不臣之举的是你们吧。政制院只是施政而非枢密院,何况就算枢密院也不能调动军马,没有兵马,哪来的不臣之心?” “御史台的人诬告已成风,官家,臣建议取消御史台言非无罪之特例。他们想诬陷谁就诬陷谁,这些年来被御史台捕风捉影随意诬告的还少吗?长久以往,这才是官场人人自危。”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