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红年代_第24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节 (第2/3页)

走了,事情一大堆。”孙爱国就是来问刘海这个问题的。

    现在内地也是一样的,只要能出口出去,换一些成套的设备,大化工关系很大,最基础的就是肥料之类的,用煤或者天然气生产尿素什么的。

    “那行,厂长慢走。”刘海也没问有关12缸柴油机的事情,厂长不说自己不问。

    “水上飞机应该拿出来了。”等孙爱国走了之后,刘海就决定把水上飞机拿出来,这更改了一些气动布局,但是不大。

    在十分懂行的眼里,这就是需要很多的设计,在不怎么懂行的眼里,这就是改变不大……

    “水上飞机搞完就是吊车,两个月吊车出来就接上盾构机,盾构机试验调试估计要好几个月,今年主要就这些。”刘海心里盘算了一下,看了看时间,然后就前往飞机制造车间。

    第322章 努力

    “刘科长!”

    “刘科长!”来到飞机车间这边的工人以及技术人员纷纷的打招呼。

    刘海直接找了几个技术工人,把图纸拿出来,首先把飞机的骨架需要的零部件长短拿出来。

    水上飞机就整个机翼改动了一下,然后把下面的起落架换成两个浮筒。

    距离刘海干活两千米远的地方,就是摩托车厂的培训学校,就是一大片的平房,平房里面都是各种的机械设备。

    学生们正在里面学习各种机械的操作,大部分学生都专心致志的看着老师的操作。

    这些学生都是初中生,能够进入摩托车厂的初中生都是学习十分好的,剩下的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就分配到周边的那些配套厂。

    摩托车厂还担负着给其他厂子输送技术工人的功能。

    整个学校分为好几个校区,每个校区大概2000人左右,这些学生会学最基础的机械操作,然后厂子会根据学生对于每种机械操作的成绩,最后分配岗位。

    车床,磨床等等不同的设备,当然,这些新进的学生里面特别优秀的也会被分配到一些保密车间。

    技术难度较高,并且保密的车间,一般人是很难进去的。

    这些毕业的初中生都来自于京都周围省份的农村,当然都是根红苗正的家庭,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摩托车厂就喜欢农村里面的老实娃,不喜欢城里那种,农村里的老实娃更加容易听话,也更加容易吃苦。

    城里的学生有些就吃不了苦,这是摩托车厂培训了很多的学生,总结出来的经验。

    有些学生的父母都有工作,从小生活条件就不错,吃不了太多的苦。

    赵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来自于中原省靠近山区的某个小县城下面的村里面。

    赵建设今年16岁,本来要在今年六月初中毕业,因为学习成绩好,所以提前三个月进入到摩托车厂。

    赵建设早在十岁的时候,就知道了摩托车厂。

    赵建设所在的山区乡村,土地十分贫瘠,就连吃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用骡马运回来,那个时候赵建设在村里面小学,每天上午小学里面的学生都会用桶去很远的地方抬水回来。

    上午两节课的时间基本上都要去抬水,而那一年十分干旱,家里的老人都说今年大旱,要准备出去讨生活。

    就在初春的某一天,七八辆怪模怪样的车开到了学校操场上。

    其中有一辆车,上面全是钢铁,赵建设后来才知道,那是打井机。

    后面还有几台拖拉机,拉着各种设备。

    村里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