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第2/3页)
村子里面,乡长,村长都等着了,大家脸上都有些发愁,今年黄土高原收成惨淡,除非一些河谷地带什么的。 村子里面种植的不多,分三个地方,河谷地带,山腰,山顶。 来到山顶,土豆苗就巴掌大小的,看着就好像是荒地一样,开挖。 “报告领导,一共941斤。”出乎预料的是,别看土豆苗不大,但是一颗下面最低两颗土豆。 土豆种是整个土豆切成几块,一个两个芽眼一块,然后裹上草木灰种植。 西北这边亩产量本来就低,大部分地方亩产就二百斤,除非一些有水源的地方,试验的地方是会宁,这里可以说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 然后又挖了山腰上一亩地,一千二百多斤。 河谷地带居然有两千三百多斤,与试验田里面中等土地产量差不多。 又回头去试验田那边分别选最好的,最坏的测了一下。 当然不止这一个地方,有好几个试点区域。 最终汇总到了农业部这边,农业部今年都没啥好消息,这个时候水利设施薄弱,提灌站什么的不要想太多,很多的水库都还没建设,也就是因为这一次之后,全国大范围修水库,基本都是一代人用肩膀挑出来的。 这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了,农业部就准备在南边大规模种植春土豆,等到明年春季收获了,送到西北当种子,不管上缴任务不任务,自己要先吃饱,另外其他各地的数据也都相继汇总,土豆在北方的产量可以,某些雨水好的区域,产量可以达到三千斤。 情况就汇报给了上级领导,毕竟这种大计划,需要开会讨论。 “哟,这个刘海小同志怎么又出现了?”上级领导先看汇报的数据,各个地方的数据,最后看到土豆发现过程,又看到刘海的名字。 秘书当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就低声解释了一番,是刘海同志利用厂里面闲置土地种植的,发现一部分长的格外好,就找人看了一下什么什么的。 “小同志骨子里面还是一个农民啊,换了其他人根本就不会想到空地种植农作物。”上级领导听完之后,开口这样说道。 “是这个道理。”秘书点点头,工厂工人谁会没事在厂子里面开荒种植农作物,种出来算谁的? 刘海用了20多天的时间,弄了一个打井的设备,就钻头麻烦一些,其余的全部是现成的零部件,底盘采用的是四不像的,不过是一个平板,打井设备是液压马达,就是挖掘机上的那种的,打井的时候树立起来,不打的时候放下在车平板上,打井的钻杆是轧钢厂造的,六米长一根,另外还有就是井管。 不过就京都这周围,刘海估计大不了多深就有水了,山区另说。 钻头两种,一种打石头的,一种是那种旋挖机一样的。 中原基本上20米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地下水还没超采,应该要不了那么多,还可以采用水泥管做井壁。 孙爱国最近没来看刘海,一个是因为忙,另外一个也知道刘海没那么快出成绩。 “这是?”看着眼前的设备,孙爱国觉得自己见识少了。 “这是打井设备,上次回村子里面,发现今年粮食不行,雨水不够,这个我准备回村里面试验一下。”刘海开口说道。 “打井设备?”孙爱国有些迷茫,自己厂子还能生产这个? “正好我们厂子要打井,试试看?”孙爱国问道。 “可以。”刘海点点头,至于厂子自己打井干什么,刘海没问。 刘海开着打井的车,来到了打井的地方,这边正在修建厂房,不少工人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 刘海让人先用竹子编织一个笼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