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举路 第263节 (第2/3页)
息的考生差点儿没挠破了头。 两位考官的品级大致相同,同考官更是兼顾着约束监督主考官的职责,也就是说,这乡试想要名列前茅的学子最起码要做到让这两位主考官都满意。 很快,便到了考前的一日,这一天,徐韶华难得休息下来,不去碰书,早上不热的时候,引着徐宥齐去逛了省城的早市,吃的小家伙满嘴流油。 等到中午则是懒懒的吹着穿堂风,与卫知徵在堂中对弈,如此一日便消磨过去。 八月初八,大吉,诸事皆宜。 徐韶华提起熟悉的考箱,心一下子定了下来,他与安望飞等人一同朝门外走去,卫知徵牵着徐宥齐目送四人进了考场,等看不见人了,他这才轻轻叹息一声。 科举这一路,连他这个局外人都觉得艰辛,也不知当初家中清白的华弟又是如何走到国子监的? 徐韶华可不知一墙之隔的卫知徵如何感叹,这会儿他走在人群之中,还未曾进去,便觉得一股味道扑面而来,徐韶华将徐易平提前备好的香囊抵在鼻下,方才好受一些。 正如胡文绣所说,有些贫寒考生无处可去,便只能在一些不能久留之地落脚,如今又是夏日,那味道让几个脏腑浅的考生直接在一旁吐了出来。 一时间,空气又恶劣了几分。 而这才只是个开始,徐韶华等人将要在贡院之中,度过整整九天六夜。 夏日的天亮的早,天光大亮之时,徐韶华这才得以拿着考引去寻自己的考棚。 考棚是无人打扫的,若能保证片瓦遮头,已是难得,等徐韶华寻到自己的考棚时,先是整体检查了一下,这才轻轻松了一口气。 不是无法停留的臭号,就连桌椅也是难得的齐全,但即使如此,徐韶华也还是将油布悬了上去,这才安心将桌椅上的灰尘清理干净。 等到日头渐渐毒辣起来,人已经不可避免的升起一层薄汗之时,方才听到远处传来一声不甚清晰的“龙门落——” 乡试,正式开始。 第138章 音落, 贡院之中彻底陷入一片寂静,唯有来往巡逻的兵将脚步声清晰入耳,不过能坐在这里的考生早就已经经历了三场, 甚至更多场的童生试, 现下倒是心态平稳。 徐韶华亦是静静垂眸坐在原地,他此次的座位号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六十六号。 是以,不到一刻钟, 便见两个小吏抬着考卷走了过来。 乡试较之童子试更加严谨, 考官提前五日便要进入贡院出题, 之后由官府的印刷作坊将考题印在纸上。 拿到考题的第一时间, 徐韶华便习惯性的将所有题目一一浏览了一遍。 第一场的考题较为基础, 考的是四书义,共计三十题, 取自四书五经之中。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首题入目, 便让徐韶华不由心中啧舌,以他纵览各地考卷的经验来看, 这第一场四书义中的前五道题目往往难度会降低稍许,以后方才累次叠加。 而这道首题, 却是乾元元年晏南乡试首场的压轴题目。 此句出自《论语·为政篇》, 大义是劝导人谨言慎行,能虚心听取旁人的意见, 如此才能少过失,少后悔。 当初其出现在乾元元年的科举中,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可如今出现在这里倒是让人觉得有些玩味。 徐韶华抿了抿唇,继续向下看去,这三十题中,有十题出自四书,剩余二十题多为五经,不过里面最少有六到七题乃是曾经各省的考题。 而其中最难,也从未遇到的一题是一道春秋义: ‘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 此题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宋卫两国的历史,发生于庄公一十二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