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52节 (第1/2页)
很多时候想不起来这些,再回首,往事如烟,又沉重得仿佛大山,朝着她重重砸来。 丛澜知道系统肯定做了什么。 不然她现在不会活得这样轻松快乐,那些过往的复杂经历几乎消失在她的脑海里了。 就连去那个特别的神奇的空间里训练,她都不会沉浸于过去。 曲矜从疫情里看到了生与死,一边寂寥黑暗,一边鲜活斑斓。 他写了这首曲子。 丛澜从曲子里想起来了她的过往。 生死相接,唯有身处其中,才懂得走在这条路上的难过悲伤。 可这条路,生与死的这条路,到底怎么走下去? 她想给这个短节目起合适的名字,想了好久好久,终是否定了所有。 然后她回到了最初,看着那个被她重新敲上去的“17”。 丛澜的生日。 她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天,发出啼哭的那一天,是郁红叶鬼门关走过的那一天,也是母女平安的那一天。 与丛澜最为相关的,初次的,生死相接。 女性生孩子的死亡率在18.3/10万以下。 乍一看不高,但不生孩子就不会有这个死亡的概率。 郁红叶用她的生带来了丛澜的生,用她的死求一个丛澜的生。 那是母亲主动走向生死之际,带回来的生命。 丛澜看着那个数字,就觉得它其实足以成为短节目的名字。 2020赛季新的短曲,就叫《17》。 考斯滕由丛澜绘制,郁红叶制作,母女的合作在此时又有了新的含义。 少面积的白蓝,深蓝色渐变至黑暗的竖向过度,是蓝天到海底的距离。 如果母亲是神,那么这就是神塑造生命的过往。 · 这场短曲的旋律和配置,早就泄露出去了。 直播训练就是这样的,运动员的新节目、当前状况,都会被外人看到。 外行人看个热闹,内行人看的是门道。 钻石表演赛能让人们见到梯队建设的成果,从跳跃到节目的表现力,割裂开来,对冰迷来讲前者热闹,后者是纯粹的美,但它其实也是训练里常见的内容。 没听说练专项基础的时候还非要把整套节目的表现力加上的。 跳跃大赛反而更能让其他运动员和教练们见到,这群参赛者们的真实技术水平。 因为比赛期间,为了符合节目,在赛事里求稳,很多方面都要做妥协。 训练难度不等于比赛难度,但训练难度到了,比赛难度也会跟上。 冰迷们一直在强烈要求,希望可以看到国家队成员们时不时的训练,最好来个直播。 这个要求注定不会被满足,顶多在休赛季的时候给大家看一次,别的就甭想了。 每次有这样的讨论,著名反驳例子就是丛澜索契的四周跳杀手锏,当时她那两种四周跳,震撼了所有人,也让注满水的赛场显得薄弱无力。 这场破晓杯的直播一开始,丛澜就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重点。 她的两套曲目一经流出,各大俱乐部里就都有了对长短曲的拆解。 · 丛澜拽了一下左侧肩带,又侧着脑袋,反手把同侧的耳后碎发向后面抚了抚。 这里有点碎毛跑出来了。 她收回右手,往前滑行的同时利索地进行着找核心的准备动作,还小小地跳了半圈,又继续滑到了场中。 一个刹车,她停在了正中间。 这次的冰面logo很好看,除了赞助商的牌子和花协的标志以外,最大也最中间的,便是这个新做的抚顺站logo了。 丛澜低头,单膝半跪在冰上,恰好位于logo的冰面前,她身后就是那道变形了的水滴。 短节目的技术配置没什么改变,它的发挥余地不大,能做的就是编排衔接。 她常用的跳跃就是四个,其中3lo是连跳。 丛澜觉得如果换成3lo3lo的连跳会更合适,但考虑到了bv,最后还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