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33节 (第2/2页)
背离初心。 因为他当时想要的表演赛,目的就是从严肃的比赛里跳出来,发现花滑的别样乐趣。 2020年八月份钻石表演赛,从它筹备的最开始,就已经做到了这点。 · 与爱好者们的一周跳、两周跳不同,省队、俱乐部的参与者们,在这场比赛里是向大家报备自己的训练进度,而国家队这群人则是对外进行的技术难度展示。 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参与进来了,但这些人,她们代表着的就是整个花滑队伍的梯队建设情况。 2020年了,离2022年2月不足18月,时间很紧张,如果想要在冬奥拿到好成绩,现在的高难度运动员水平就需要达到世界前列才行。 于谨没当场边的教练,他跟一众人坐到了解说区。 这边有专门的几个摄像头,收音也收得漂亮,主要就是听教练们唠嗑。 一开始还没几个人发觉这个好地方,因为正经的解说有专门的开关设置,在选背景音里,就能选择要不要听解说。 于谨他们就是占了这么个解说旁边的位置而已,没有真正被归给官方提供的“解说音”。 还是有人点开后截了片段发网上,一群人才过来找的。 “你直线加速啊加速啊你拐什么!哎你这个左推的毛病!老汪你看看你教的什么学生,这都跳成什么了!” “发力要垂直!这是s是s哎你不要……不是你这个轴怎么每次都这么斜,你肩背打直啊!” “你下次我跟你说,你别急着让他练了,你先去把那基础课程资料给学一遍,孩子是好孩子,就是给你霍霍了。” “你这话怎么说的?就你能!你看看你带的,这滑行什么鬼,这曲线糊弄鬼呢?怪不得f错刃,你别跟我说浅内刃,你有本事去大翅膀跟前说浅内!” 他们吐槽起来也是毫不留情,而且因为学生都在场上,一个个指着对方的鼻子就骂,嫌弃的还不是学生,而是废物教练。 一群人叽叽喳喳的,没带铭牌,又没什么标记,说话时收音还都混在一起,加上有的人方言浓厚,导致这个频道里的声音乱糟糟的。 北方的观众听着倒没什么困难,因为他们这群人要么是东北的,要么已经被东北话腌入味儿了。 对南方的观众可能就不太友好了。 没字幕,真的很累。 【求求了给个翻译】 【舞了嚎疯是啥啊,你们能不能戳个翻译在这里】 【方言,绝对是方言,我就说,东北话它不能是普通话】 教练们组成的解说区,很快就超越了真正拿证的卓铮等人勤恳工作的正儿八经解说,成为了这场比赛之外的第二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其实不是跳跃大赛本身。 而是,丛澜。 · 别的赛场在连线直播时,丛澜她们就会获得休息的时间。 如果在正经的赛事里,她们会去后场维持热身状态,但这场比赛不一样,它没有成套的节目,也不必做一些什么复杂的东西。 出去跳完回到场边人群里,大家一起结束的话,可以继续在这里站着,也能到挡板后面的通道里找位置坐着。 丛澜穿上了厚实的外套,找了个沙发坐下。 没一会儿她身边就多了一群人。 这若是搁别的比赛中,来参赛的都是很久不见或者压根没见过的人,早就跟丛澜合影聊天蹭欧气了。 这群人就不必了,大家都是熟人。 桑莹看着跟前的大屏幕:“不是wings评分我还有点不习惯。” 是人就会有偏好,看谁顺眼多给一分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刻意压分这件事应该不会出现。 直播呢,这么多人关注的,后面要是被wings复盘翻出来自己的跟其余的四五个人打分差距过大,裁判证还想不想要了? 哪怕这场比赛不够吊销他证件,冰协直接开除他的执法权也不困难,所有的赛事都要看组织者的安排,人就是不给安排比赛又能奈何? 丛澜:“是哦,有点。” wings给分照旧输出一堆数据分析,其他赛场的就不太行了,裁判顶多给这个动作打一下分数。 但也因此暴露了一点:新规之下的q,成了大麻烦。 没有真人裁判能够看出来这个q的度数到底是多少,用了裁判系统也不行,它对于角度的限制非常大。 什么90°,我非说它89°你信吗? 你说这个满周数了,我说它差10°得-1只给4,你有什么证据反驳我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