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63节 (第1/2页)
沈韫玉的年纪太小了,基地里都是国青队和成年的国家队成员,类似十岁的年纪就她一个。 这个年岁的小孩子训练量和内容都是偏弱的,不能指望十岁小孩子练四周和3a,这样对她的生长发育都没好处,至少得过两年再说。 当年十岁确定要继续走花滑,半年后就寻摸要怎么找回3a的丛澜:嗯?你在说我吗? 提前带沈韫玉来队内也有一个好处,高原夏训的任务量非常大,整个过程是紧凑的,远比在北京训练要复杂辛苦,这样一来,就能让她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锻炼她的抗压能力。 一个连两周跳都不算稳定的novice组小女单,面对着师姐师兄的四周、3a,以及队内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就可以飙3222连跳的诡异编排,抓住一个人(冰舞除外)就能甩出至少三种三周跳,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与沈韫玉这两年在地方冰场,是截然不同的。 她那里更像业余或者商业冰场,张简方批钱在当地成立的冰雪中心,也让南方的孩子见识到了冰,很多练习田径项目的孩子都会偷偷摸摸去玩,所以场地里经常有赶人走的呼喊声。 小孩子接触滑冰,胆战心惊,进步缓慢,练了三四年连个两周跳都跳不明白的,比比皆是。 况且,师资力量不太齐,教练员太少,分到南方新建队伍的就更少了。 沈韫玉能练出来,是真的很强。 这也是于谨为什么会说,她身上有丛澜的影子。 真要论的话,她可能更像是曾经还与系统在一起的时候,那个初次接触冰面的丛澜。 无惧,无畏,争强好胜,昂扬肆意。 丛澜抱着保温杯,看沈韫玉在冰上摔打:“小孩子好朝气哦!” 许久没见到过,两周跳都摔这么惨的人了。 沈韫玉:qaq。 她摔完,练完了所有的训练,于谨喊丛澜下冰。 丛澜:“好嘞!” 正揉着自己手腕的沈韫玉,接下来惊成了“o-o”。 四周跳的威势她只在电视上、最近在基地里跟师兄他们相处的时候看过,但她没见到女单跳成的。 周妍宁桑莹在训练四周跳,可是她们没有丛澜的高远度和稳定度。 与赛事转播不同,镜头的方位和角度很影响一个跳跃的观感,偏高的视角是会缩减高度的。 而高度,恰是一个跳跃能震撼人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足50cm的四周跳,和能接近70cm的四周跳,差别有天与地那么远。 沈韫玉:“疯了疯了疯了!” 啊啊啊啊啊啊!!! 是巨人跨步而来,是泰山崩于前,是雪崩海啸,是心跳的感觉。 她第一次看丛澜训练,也不可能会是最后一次,但是直到许久之后,回忆起来这一天,沈韫玉都能记起来那份悸动。 冰场没有阳光,但她分明见到了最亮的一束。 这道光一直指引着她,从novice到jr再到sr,笔直坦荡,令她续接了属于中国女单的无丛澜时代。 而现在,懵懂的沈韫玉只知道,她也要成为丛澜这样的人。 大师姐不只是超级超级漂亮,她还超级超级厉害。 第378章 夏训结束啦 夏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击训练, 快速将运动员们经过一整个休赛季后稍显懈怠的状态给调整回来,是巩固也是趁着在高原挑战高难度。 国青队是一组,国家队是另一组, 每个组别除了通用的训练方案以外,还有各自教练制定的专项训练, 这部分每个人的都有差异。 丛澜是巩固四周, 她今年打算将43连跳放进去, 所以于谨着重练她的这个。 沐修竹的话则是在t、s、lz之外, 练f, 之所以不练lo是因为这个难度远超其余三种四周跳,练这个容易受伤还见效慢。 于谨:“分值也不高,暂时先不练这个。” 丛澜练过, 摔得很惨。 她对外采访时直言, 四周跳里除了4a, 最难的不是4lz, 应该是4lo。 有提案建议4lo修整难度等级, 将它定为4a以下分值最高,但isu忽略了这条。 男单至今没出4lo,有人练了, 比赛里没成。 于谨:“勾手四周练习的人会多很多, 这个分值太占优了。” 丛澜:“菲利普四周不也一个难度吗?” 于谨:“bv少。你新赛季自由滑放几个跳跃?三个还是两个?” 丛澜:“三个。” 于谨比个知道了的手势:“新跳跃还练吗?” 丛澜摸了摸自己的腰, 咬了咬牙:“练!” 索契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