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659节 (第1/2页)

    这个百分比的区间是扩大了的,等于说裁判组在新规则之下,对整个赛事里参赛运动员的得分的影响程度,是变大了的。

    ppt上代表运动员的红色,和isu的蓝色,上下线段的对比格外的明显。

    哪怕不算这个百分比,都能看得出来。

    再者,丛澜本来拿 3就很不容易,往后 5难道会简单吗?

    要知道,这次给出了六条加分的标准,满足前三条的情况下一共有五条是合乎标准的,才能给出 5的赋分。

    于谨认为,丛澜可能费劲力气也只有个 4,这样一来3a得分就是11.2。

    算成区间的话,是11.2~12之间,且无限趋近于11.2~11.5的范围。

    旧规则系统,丛澜也就是差不多的分数了。

    如此,丛澜等于在±5的情况下没有提升优势,还被迫削减了自己的强处。

    丁教练:“最可怕的是,到时候非欧美国家的运动员都会面临这个情况。”

    裁判组已经在这么多年里开始乱打分了,谁知道他们在cop2.0中,会不会也跟现在一样,高贵国籍不抓刃不纠错直接从 3往下减,亚洲国籍的从-3开始加。

    于谨一锤定音:“单单是bv和执行分,就已经让裁判组的权限扩大了许多。”

    他动了一下遥控器,翻出来了下一张内容。

    根据这两年isu的表现,于谨合理怀疑,到时候丛澜足以 5的跳跃有八成的可能性会给 4,别人 2的跳跃则会给 3,甚至isu不要脸的话能给个 4。

    在都是3a的情况下,丛澜分数就会从12成了11.2,别人分数从9.6成了10.4。

    相当于,丛澜降低了0.8的同时,别人增加了0.8。

    于谨的ppt上列出了这样的表格对比。

    “你看,一压一抬,本来分差应该在2.4的,现在只有0.8了。我以丛澜举例,是因为她的技术我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得出来,是能够加到满分的。

    如果你们感受不到这个分差的恐怖性的话,那么我们换一个对象,男单呢?双人呢?

    他们能跟丛澜一样,靠着至少二三十分的bv来跟后面的人拉开距离吗?

    谁能做到?谁不是抠着那么一分两分的,给学生编排技术动作呢?”

    前面的计算,众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只有国家队的这些教练提前开过一次会了,所以对它的反应很快。

    等到于谨说了这样的一段话,省队的教练们才反应过来。

    技术分是增加了不假,但是在裁判权限也增加的时候,这个技术分的“增加”,就不是真的增加了。

    “明升暗降啊这是。”

    “头疼死了,真难算啊。”

    “原来在这儿埋着阴招啊!”

    于谨也不想假设来假设去的,他其实目的就是想告诉众人,isu在cop1.0的时候就习惯一压一抬,丛澜吃这个亏很多次了,只不过她的分数太高太高,所以不明显。

    丛澜冰迷为得分忿忿不平的时候,太多人来说,“她都已经第一了”、“她都已经世界纪录了”、“她都这么大的分差了”,为什么要在乎那么一点分数呢?

    可能只是所有人都认为该 3的3a给了2.86分,可能只是所有人都夸赞的3lz给了1.71分,不过是0.14和0.39,为什么要在意呢?

    哪怕是自由滑12个动作加起来,你们以为的不公平,也就是两三分而已,丛澜都拉了第二名三四十的分差了,在乎这两分吗?

    她为什么不能在乎?

    isu力捧的人能在该给1.2的时候给2,该抓错刃扣分的时候给1,能在12个技术动作的自由滑里连带着p分一起,水得能多出来至少七分。

    那么,该有的四五十分差,变成了三四十,为什么不能生气呢?

    丛澜的分差大,是她个人努力,是她天赋卓绝。

    那么其他人呢?

    本来小分差可以取胜的人,就这么败给了被水分的人,让人家反超了,这又要怎么算呢?

    丛澜没吃到实亏,这话不假。

    沐修竹没吃到吗?楼翎呢?易儒呢?舒傲白俞寒呢?

    在cop1.0出炉以前,这么多届的冬奥会没有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运动员成为冠军,是因为亚洲人不适合花滑吗?

    翻那么多欧美籍贯的运动员,有多少是亚洲后裔的?华裔更是不在少数。

    别说国际赛了,哪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