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节 (第2/3页)
朱允炆的所有出路,他没有必要着急和俞通渊、平安交手。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死守营盘,然后在包围京城的同时渡江而去。 “这渤海庶人,见我们来了也没什么动静,看样子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昭伯镇内,当俞通渊得知南边的朱高煦对他们的到来熟视无睹时,他当即便被气笑了。 想他俞通渊南征北战一生,还从未遭遇亲率骑兵上万而被人无视的情况,更何况朱高煦麾下兵马只有四万,而他仅骑兵就一万。 “爹,明日我们要大军南下吗?” 站在俞通渊下首位的一名高大将领询问,这是俞通渊的次子俞靖。 在俞通渊一家没有被蓝玉牵连的时候,俞靖也是名震三军的勇将。 “先等平都督去扬州打探打探消息,熟悉这渤海庶人的用兵方法再决定如何对付他。” 俞通渊轻抚长须,虽然对朱高煦看不上他很气恼,但对于怎么对付朱高煦,他还是十分清楚的。 他与朱高煦未曾交过手,但是从吴高、刘真、耿瓛等人的节节败退来看,朱高煦决不是好相与的对手。 他南下路上,吴高与他说过朱高煦的用兵方法和缺点,可俞通渊不以为意。 他很清楚,朱高煦这个年纪正是学习兵法最快的年纪。 吴高既然诈退过一次,并且被朱高煦察觉,那朱高煦肯定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朱高煦在之前所表现的所有用兵方法都得推翻。 “将大军分为三队,每队轮班着甲备敌,塘骑放出二十里远,小心渤海庶人夜袭。” 俞通渊交代了俞靖一句,转身便去院内休息去了。 如今的淮东之地,百余万百姓早早奔逃,许多经过元末的老人很清楚要逃去哪里,因此他们纷纷避开有水驿、驿站、驿道的地方,跑去偏远的乡下躲避。 如此一来,倒是让南军、渤海军在补给辎重上都十分困难。 自黄河夺淮入海,两淮之地土地荒芜贫瘠,百姓流离失所,农业欠缺。 其中,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阳武黑阳山,一分为二,南支走开封城东南下,夺颍河,从阜阳入淮河,北支往东北流,在东平汇入大清河,走济南入海。 黄河的这种操作让朱元璋好不容易恢复的江淮农业再次遭到破坏,因此朱元璋花费大力气开始填塞北支,让黄河全支改借颍河夺淮入海。 至于后世人所说的,朱元璋不让黄河北流是因为祖陵问题,那不过是一个谣传罢了。 凤阳皇陵、祖陵、中都都在淮河边上,真要是不想让这儿出事,那朱元璋应该极力避免黄河夺淮才是。 他之所以不能容忍黄河北流,恰恰是因为有北宋三易回河导致河北糜烂的前车之鉴。 要是真的让黄河南流断绝,全线北流入海,那黄河很容易在再泛滥的时候把山东、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搞成黄泛区,这样北平就成了孤悬。 万一蒙古趁机反攻,北平、大宁正当敌冲却背水而战,物资给养都无法供应。 眼下距离洪武二十四年不过才过去九年,两淮之地的农业还未能从上次的黄泛之中恢复,因此李景隆的二十万大军几乎占据了运河水次仓的所有储备。 面对扬州、昭伯镇的七万明军补给,建文朝廷只能从江南不断运输物资北上。 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江南物价飞涨,朱允炆不得已只能继续发放宝钞来维持大军军饷。 “娘地,又是宝钞!” 应天府朝阳门,当最新一个月的军饷以宝钞形式发放时,驻守此地的兵卒们立马就发起了牢骚。 “李千户,朝廷已经发了两个月宝钞了,这宝钞现在一贯连七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