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 (第3/3页)
展开,你必须时刻关注。 一个军,可能有一整条铁路线或者一整个港口为你服务。 战斗前,你必须时刻评估你的作战目的、交通线长度、物资储备。 一旦出现交通线和物资跟作战目的不匹配,战事就会失败。 对于部队的集结、行进、展开,你必须立体思考。 这样的思考,不是像下级单位一样单纯考虑一条展开线,而是必须考虑到战略上的效率问题,又要考虑到风险问题。 比如,如果你在集结或行军状态,重火力没有展开时,敌人突然强袭十数公里如何? 如果敌人有装甲力量,突然数十公里强袭如何?敌人的空军会如何对我方后勤打击和迟滞? 由于你的阵地范围极大,远超出一般火炮控制区域,那么数十公里尺度上的机动防御、强袭穿插,你必须考虑。 少则两万,多则三五万的人在你的指挥下作战,你必须把伤亡、甚至建制当做数字,不得有任何怜悯。 一个集团军,十万人打底,上百公里宽的战线。 战术空军直接接受你的指挥,战略空军打击时刻与你配合。 如何调动敌人,如何利用这些时机削弱敌人,你需要时刻盘算。 比如,适当的暴露出虚假的空档,引诱敌人阵线移动,将其补给中心暴露在危险位置。 比如,利用你的机动部队轮番加强前线或者要求部队提高伤亡速度和弹药消耗,给对方基层营造出一种处处都是主攻方向的假象,诱使敌人快速消耗和分散补给与预备队,然后再集中你的力量一举突破。 你的工作,已经从真实战场到了无限远离,反而接近了象棋围棋。 这个时候,补给、距离将始终是你的核心关注,你已经需要在国家层面上,为部队争取装备、补给优先权。 至于更大规模的指挥,已经脱离了指挥官的概念,而成为了国家统帅、副统帅的概念。 你的行为,会直接成为国家的战略与意志…… 以上的内容,朱高煦前世看书时,只当是了不起的内容来看,包括史记中韩信说刘邦最多可以带十万军队的话也是一样。 对于这些内容,朱高煦并没有任何感觉。 可是,当他来到了大明朝,并且亲自开始带兵时,他这才对于军事和历史有了了解,才有了一定感觉。 这种感觉,到吉林城之战结束后,达到了一个顶峰。 书上的内容虽然讲述的是现代体系下的作战方式,但放在古代一样适用。 就好像朱高煦现在的处境,他指挥的是五千人,那么他是否做到了一个加强团该有的东西,一个加强团长该做到的事情? 不提团级需要的独立炮兵、反坦克、防空体系。 先说独立医疗保障,朱高煦在吉林之战后,就已经让一些士兵进入医院紧急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伤口消毒、缝制伤口和包扎伤口等外科手段。 五十人的总旗配置军医三名,这次出征的路上,合计有三百名军医,足够在战后抢救伤兵。 至于团级的组织后勤、分配补给这一件事,正是当下傅让他们正在讨论的。 统筹后勤这件事情并不轻松,饶是傅让他们十几个人在这里讨论了一天,也才堪堪解决了所有问题。 “你自己看吧……” 傅让将文册递给朱高煦,朱高煦也顺手接过翻阅。 “等消息的这些时日,原先储备的补给都消耗了不少,不过这些天吉林城那边也一直在为我们补给,始终保持在足够五十五日的补给范围。”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