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48建设太岳物流运输网络!  (第2/2页)
    所以,即便这支四零式冲锋枪,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对如今的根据地来说,想要生产,依旧不可能。    “倒是那一千五百匹骡子,是好东西埃”    旅长话题一转。    李云龙那边出手的骡马,简直了。    好养活,生病少,力气大,耐力足,听话好使唤,让旅部的运输能力一次性上了一个大台阶。    如今旅部直属的运输队,装备了一千头新骡马,驮运情况下,单趟运力达到了75吨,足够一个旅五天的物资消耗了。    如果使用马车,更是达到了三百吨每趟。    堪比半辆普通货运列车了。    “确实。”    旅参谋长点了点头,然后话题一转:    “那么,咱们是不是,也学习独立团那边,给所有牺牲的战士们家属发粮食?解决生活困难。”    由独立团提议,给牺牲、或者重伤残疾战士们家里补贴粮食的政策,已经上报总部通过,开始在独立团周边试点。    效果非常好。    极大的提高了战士们的士气。    也提高了根据地老百姓对部队的拥护,夯实了群众基础,大家参军热情进一步提高,战士们也更愿意和鬼子作战。    “这个伱来负责。”    旅长当即点头答应:    “独立团那边,已经摸索出完善的管理制度,能有效避免克扣贪污,以及发放错误,直接拿来用就好。”    其实呢,就是薅系统给的管理制度,统计表格。    “好。”    旅参谋长长点头,继续说道:    “还有给其他根据地运输粮食?”    随着太岳军区粮食充足,前不久,太行根据地,也就是总部和师部发来消息,询问是否可以给总部以及其他根据地运输粮食。    这也是各大根据地建立之初就定好的,当哪一边物资充足的时候,要支援其他根据地。    他昨天问过,太岳根据地物资供应站的李云龙了。    粮食数量充足。    在保证太岳军区部队,民兵消耗的五千吨粮食之后,还可以每个月可以向其他根据地供应粮食两万五千吨,两千五百吨猪板油。    每个月三万吨粮食。    这个数量倒是没有震惊旅长。    之前二十万吨粮食,以及不可思议的运输方式,已经让旅长知道到陆老板手段。    也没有出乎旅长的预料。    惊喜之余,他第一时间头疼的是运输问题。    部队都在山区,公路都被鬼子控制,囚笼封锁更是让部队喘不过气来,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    十几吨物资还好,但数量一多,根本不可能运输出去。    旅长说道:    “我已经和师部总部沟通过了,打通各根据地前往太岳军区的通道,这是总部和各大根据地的事情,我们不用管。”    “我们要做的,我们要做的是解决根据地内部的运输问题。”    “把粮食,从独立团运输出去。”    虽然还能依靠转移独立团团部,但总部在研究后决定,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尽量靠部队自己解决运输问题。    “有想法?”    旅部参谋长看向旅长。    几年的合作,参谋长看出旅长已经有计划了。    “我计划。”    旅长摊开了太岳军区的整个地图:    “按照独立团目前的模式,以独立团为中心,在各主力团驻地,建立物资中转站。”    “好主意。”    旅参谋长眼睛一亮。    部队没有汽车,更没有铁路和火车,运输全靠人挑马扛,速度慢,数量少不说,每天还只能运输三十到五十公里。    哪怕在公路上,也只能每天行进六十公里。    所以运输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资安全问题,以及运输队休息补给问题。    那怕是那位李云龙神秘朋友,提供给部队的骡马,也需要休息,以及吃饲料,而运输队如果自己携带饲料,那运输的物资数量还要进一步减少。    但以独立团为中心,建立运输网络,让各主力团驻地作为物资中转站,骡马驿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主力团驻地足够安全。    人手也够多。    “到时候,即便鬼子大军进入根据地,转移就行。”    旅长语气得意:    “反正就是一堆空东西,又没有物资。”    “哈哈··”    参谋长顿时笑出声。    虽然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但是嘛,李云龙的朋友似乎能随时随地将物资运输到独立团团部附近。    所以,实际上,即便是独立团杨村的仓库里,也没有多少东西,都是每天需要多少,就领取多少,然后让民兵运输队,和各团运输队运走。    这也带来一个好处。    不怕鬼子扫荡,部队可以继续执行以前的战斗风格,鬼子来了就走,鬼子走了就回来。    (本章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