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的大明 第641节 (第1/2页)
燕子谈的是一个车间主任呢,工资比普通工人高得多,而且今后的前途也很广阔,他已经被定为副厂长的后备人选,这样的男人,谁不喜欢? “燕子真好命啊。” “斌胜人又踏实,努力肯干,吃得苦,关键是人特别正直,做事像军人一样守规矩。这样的好男人,真不知道哪里再去找了啊。” 只有阿济格还在幽幽地想着:“我们的奸细,肯定被千刀万剐了。唉!可惜的奸细小队啊。” 第1068章 唐王护军 河南,南阳,东北郊外。 这里是河南遭受旱灾最严重的地方,数日前,唐王还曾经上书朝廷,说这里有母亲吃女儿,崇祯帝因此拨来了三两五钱银子的救灾款,免了这里的税赋。 不过,三两五钱并没有什么屁用,免税赋也救不了饥民。 南阳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幸好还有高家村在。 白鸢率领着一只民团,以及一只运输队,正在南阳郊外的乡村里,到处寻找着难民。 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难民去洛阳加入了工厂。 但总有那么一些难民,他们因为受到太多次官府的欺骗,又受到太多次流寇的袭扰,多次受伤之后,已经不愿意再相信外面的人了。 不管你是官府还是流寇,不管你是乡绅还是士族,反正你们说的话,咱们全都不信。 他们宁可躲在自己的小村子里,刨树皮,吃草根,也不愿意往外面的世界跑。 对于这样的人,白鸢只好亲自带队下乡,将温暖送到他们的手上。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让他们慢慢张开眼睛。 “白教习,这边的破房子里有一家人。”一个民团士兵跑了过来。 白鸢点了点头,亲自带着一队士兵走了过去。 士兵们多多少少还是显得有点粗鲁,很容易吓到老百姓,但是白鸢就不一样了,翩翩佳中年,一看就是学问人,往那户人家门口一站,礼数也周全的把话一说。 那户穷人就小心翼翼地开了门:“这位老爷,您这是……” 白鸢招了招手,旁边一个士兵端着个木盘子递上来,盘中四个白面馒头:“拿去吃吧,不够再出来拿。” 说完,他就带队回到了村子中间。 就这么一招,不出片刻,躲在屋子里的老百姓就出来了。 四个馒头够谁吃啊?家里几口饿慌了的人,一人一个,味道都没尝着就吃光了,只好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凑过来了。 然后他们就发现,村子中间早就已经摆开了很大的排场,大量的士兵在煮吃的,不停地分发给勇敢的走出了家门的村民们。 村民们这才终于相信了白老爷是个好人。 村子里一片热闹…… 就在这时候,斥候突然跑了过来,飞快地道:“白教习,南阳城方向出来了一只军队,正在向着咱们这边行军过来。” 白鸢:“嗯?南阳守军?” “不……不是南阳守军。”斥候一脸古怪的表情:“南阳根本就没什么守军。” 白鸢仔细想了想,好像还真是,南阳城不久前才被流寇过境,闹腾了一番,那点本地卫所兵,早就已经被流寇给打完了。 白鸢奇了:“那还能有什么军队跑出来?” 斥候:“不太敢肯定,那军队看来也不像正经路数,中间打着一面唐字旗,还打了一片‘进京勤王’的大旗,简直莫名其妙。” “唐?” 白鸢微微一想,明白过来:“唐王朱聿键!” 想明白了这个,那就更吃惊了:“唐王护军进京勤王?人数有多少?” 斥候:“一千多人的样子。” 白鸢:“唉!这唐王不要脑袋了。” 就在白鸢发表这篇感想时,那只奇怪的军队,正在向着东北方向飞速行军。 白鸢的猜测是对的,这只军队的领军大将,正是唐王朱聿键。 朱聿键,今年34岁,正植壮年。 皇室宗亲,本应该像头猪似的活着,但他却不愿意这样。 他是一个很有拼劲的男人,在宗室换授等问题上与朝臣们多有冲突,到处树敌,得罪了不少大臣。就在今年七月,他还杖打两位叔父福山王朱器塽(死)、安阳王朱器埈(未死)。 这么一个有战斗力的男人,听说国家危亡,当然不能坐视,上疏请勤王,朱由检不许。 一般王爷听到“不许”两个字也就罢了。 但是朱聿键可不答应,这朱家天下,又不是你朱由检一个人的,也有我朱聿键的一份啊。 自己菜还不允许别人帮你打? 你不许我勤王,要是大明朝灭亡了怎么办?对得起列祖列宗吗?到了九泉之下,太祖得把我们这些亡国子弟吊起来锤。 于是朱聿键不顾圣旨,自掏腰包,花钱雇佣了一千多人的军队,由自己亲自领军,进京勤王来了。 南阳知府这时候正追在他的军队后面,苦苦哀求:“王爷,回去吧,别闹了,您这样一路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