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第1/3页)
    此人便是徐云的另一位导师,国内量子通讯的第一人潘帅,潘院士。    徐云快步走到此人身边,打招呼道:    “老师,您找我?”    “哦,小徐来了啊。”    潘帅转身与徐云点头致意,很是随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伸手朝边上一指:    “走,咱们边溜达边说。”    徐云乖乖跟上。    或许是生命科学学院落座在此的缘故,科大西区的绿化措施做得相当完善,随处都可以见到树木林立的小道。    不久前西区景点之一的西湖,还从鲁东的养殖基地引进了六只黑天鹅,自然环境要比其他两个校区更协调一些。    徐云和潘院士就这样随意的走在一条绿荫小道上,过了一会儿,潘院士先挑起了话头:    “小徐啊,你的博士答辩应该快到了吧?”    徐云从肩上摘开一枚枯叶,答道:    “快了,本来是定在明年五月份,不过田导帮我提到了明年三月,具体应该是三月中旬吧。”    潘院士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国内在职研究生答辩的时间一般是12月,全日制一般在五六月,不过直博偶尔可以开个特例,提前到三月举行答辩,随后他继续问道:    “小徐,我记得你生物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发表过了?”    徐云嗯了一声,笑道:    “没错,去年就发好5篇sci了,不过真正有价值的就两篇,一篇勉强凑到了二区。”    “那也很不错了。”    潘院士赞扬了一声,停下脚步,认真的看向徐云:    “那么小徐,接下来这小半年……有没有兴趣到我这儿帮把手?”    “啊?”    徐云闻言先是一愣,但很久,两辈子累加起来的丰富科研经验,令他瞬间便明白了潘院士这番话的意思:    “潘导,学校要有大动作了?”    作为一位在读的物理研究生,徐云被潘帅或者其他几位大佬喊去打下手是很常见的事儿,如果只是简单的普通研究课题,潘帅没必要问出上面那番话。    因此很明显,潘帅希望自己打下手的研究项目,一定是个规格高到惊人的大项,甚至严格到需要潘帅亲自来‘面试’!    面对徐云的疑惑,潘帅轻轻点了点头:    “没错,最近我们在一个……唔,一个领域内得到了一些技术突破,所以准备上马一个新项目。”    徐云有些好奇的看了他一眼:    “潘导,能说说什么项目吗?当然,如果连名字都要保密的话当我没问。”    “没那么严重,名字还是可以说说的,毕竟技术才是核心嘛。”    潘帅笑着摆了摆手,看上去信心十足: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就要进行十五光子纠缠实验了!”    第58章 图书馆里的偶遇    “十五光子纠缠?”    小道边上。    听到潘院士嘴中冒出的这个词,徐云的瞳孔顿时一缩,极其少见的失声道:    “潘导,十五光子?量信实验室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吗?”    光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一项核心指标,操纵的纠缠光子数目越多,量子信息处理能力就会指数级增长。    这玩意儿有个学术名称,叫做多光子纠缠态,涉及到了量子隐形传态的概念。    如果听不懂这句话没关系,还有个更直白的解释:    量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