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华 第1074节 (第1/2页)
衡华错愕后,似有所悟的点头。 覆洲至今有一千六百载。 以元婴宗师的年岁看。如果在覆洲前刚刚入道,眼下应该正忙着为渡雷劫做准备。而这些度过雷火的劫仙们,自然都是当年那一战的当事人。 对东莱,他们都是功臣。 只是碍于东莱环境变换,再难供赤渊道派修行,他们才不得不离开。 “前辈。我可以在赤渊道派讲道吗?除《太清大赤书》外,讲解七十二地煞术如何,兴许能帮贵派弟子增加一些保命手段。” 单灵庆看向卜玄,掌山道人笑道:“如此,自然甚好。” 地煞七十二书,当年杨岱也带回来了。只是杨岱当时顾着和东墨阳对决,有些要紧东西没有学到。 伏衡华这位开道者愿意亲自来讲,赤渊道派自然欢迎。 “回头,我让单师弟划一座山头给你。除却邪魔外道的东西,仙道正宗的法子,你都可以讲。” 衡华眉头一挑:“太玄金丹道也……” 卜玄轻笑道:“你要能讲出一本《太玄天书》又如何?回头若真有弟子肯随你去学习太玄道法,我许你再来一个太玄别府便是。” 虽然听闻伏衡华与玄微派的关系。但他不认为太玄道统的人会将自家道法无私传授。更别提,当今的玄微各派如何持有正统“太玄天书”? …… 伏白唐、伏雪客在盘山路上不断前行。 巳时过半,伏丹歌已从后方追上来。 他身上的金光越发厚重,灵神更加沉浸于地脉记录的历史。 不只是二代祖师开山路,三代祖师、四代祖师乃至每一个神州时代的赤渊弟子,都在这条山路留下自己的足迹。 看着一位位赤渊高足从山道走过,看着赤渊道派从师徒二人,逐步扩张为天下第二的大道派,气象之昌隆,让伏丹歌不免心折。 在这条山路上,他看到赤渊主导“移山倒海”计划,重塑神州格局。他看到一位位山历高人来此拜访,共勘“山历”体系。 直到有一日,赤渊依靠“山历”夺走太玄道宗话语权,将山门挪移到“中天”,即东莱神州的中央地带。 这次挪移山门,是全派上下齐心而动。二代祖师亲自作法,将自己入道之时打造的盘山路,一并挪移到新山门。 “难怪,难怪这条山路记录赤渊的历史。原来就是最初的那一条吗!” 初祖寻山修行走过的路。 二祖求仙问道,开辟的路。 这条路本身,便承载着赤渊道派的传承与气运。 伏丹歌的速度更加快了,他的身体受到山路地脉的洗礼,杂质尽数消去,真元属性越发精纯,竟有一丝丝丹元气象。 见伏丹歌从身边超过去,伏白唐脸色变幻。 虽然在为伏丹歌感到高兴,可心中也有一些焦虑与不甘。 年纪相仿,平常时常打闹。但辈分上,自己可是爷爷。 看着孙子超过自己,不免有些焦急。 “雪客,我们加把劲。你还能加速吧?” 突然,他听到身边的笑声。 “山有脉络,贯通古今。这是伏丹歌的领悟吧?可是,依山傍水,山海并行才是我的路。” 他身边浮现层层水光涟漪,与盘山路也有了一种奇怪的共鸣。只是与伏丹歌的速度相比,慢了不止数筹。 “我先行一步。” 和伏白唐打过招呼,伏雪客也快步向山顶而去。 “……” 伏白唐一脸茫然。 两个孙子都靠着稀奇古怪的手段加速了,自己怎么办? 怎么到头来,自己是最后一个? “哼——外力有外力的好处,但没有外力,你就不修行了?长路漫漫,你只能靠着别人走?”伏衡华声音在耳畔响起。 “自然不是,”伏白唐不假思索道,“修道在己,外力加持终不得长久。” 明白是伏衡华劝告,他收摄心神,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从中天仙坊向上走。 慢又如何? 坚定本心,才是修行。 …… 衡华明白,自己的小动作瞒不过诸位劫仙。 但劫仙们显然不在意伏衡华对族人的稍许指点。宋元那边,家族出身的真传弟子们对同族关照,可比这惹眼多了。 他们更在意伏白唐展现出来的毅力,以及伏雪客展现的先天坎卦。 “虽然早就听说过,但这小子的水法修行,的确契合山海之理。单师弟,你要收徒么?” 单灵庆沉吟一番,摇头对王鹤道:“《山海经》的推演,是师善在负责。回头,让他拜入师善门下如何?” 田师善,单灵庆的入室弟子,赤渊传经长老之一。目前负责研究山、水相合,研究天书《山海经》。 王鹤抚着胡须,与卜玄对视,明白掌山师兄的意思后,笑道:“也好啊。如果没有其他道脉开口,那就入田师善门下。我回头写入玉牒,把身份信物等送去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