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26节 (第1/2页)
他倒不是害怕了这帮臣子, 主要是明显选择阻力更大的办法,这不是脑子有问题么? 猛地想到这里,朱厚照忽然有一种念头,就是差不多要到时间放弃张璁了…… 其实手段么, 正德天子从来不缺。 就说这货币改革, 朝堂上王朝需抗住弹劾平稳过关,而严颐寿反倒被皇帝训斥了一顿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种标志性的政治信号一出,各个地方的官员都知道怎么办了。 锦衣卫、东厂在大明的东部省份不断游弋,王朝需又蹚出一条路,接下来还用说么? 第一、写请罪疏! 王朝需官商勾结能说,他们为什么不能说? 非得等到插上门的时候再后悔? 或许也会有人这样,但模仿王朝需的绝对不少。 第二、报货币改革的进展。 不然得话,凭什么能够脱罪呢? 于是乎一种请罪风气迅速从北方刮向南方, 仅以应天巡抚王守仁知道的,江南一地就有两位知府、七位知县上报了请罪疏。 “不止如此,越是请罪请得快的,回过身改革货币之时越发‘不择手段’。” 时间来到八月份, 南京城中,因为吃货币改革过程中挂落的人家已然不少,门牌上挂着白布的甚至都不属于什么新鲜事。 “朝廷说的是自愿兑换,他们却强令百姓限期兑换,这等事不好明着做,那便暗里搞,越是迟一天,越是刁难兑换的百姓,以此达到强迫的目的。 朝廷规定过渡期一年,但是官府却明里暗里的允许商家以新钱计价则贱、以旧钱计价则贵,故意营造出一种‘喜新厌旧’的氛围。 等到有人不服,官府则全部以阻挠货币改革的罪名从重处置!仅在南京一地,一天就能定下20人的冤罪!” 王守仁的耳朵里不断传来属下的激愤之言。 其实他自己明白, “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皇上用上这样的手段,推动货币改革的目的总归是达到了。” “那么那些被冤枉的人呢?” 王守仁说:“做事情仅凭几句圣人之言是做不成的。圣人之书只能拿来读,拿来办事却是百无一用。我们在江南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些冤假错案,至于真正事成,则要等待时机。” “什么样的时机?” “严颐寿之奏不仅是货币改革不能停的信号,也是张璁一党穷途末路的信号,皇上没有处置严颐寿,由此可见皇上并没有不分黑白。 只不过张秉用所用的人遍布朝野,皇上要想完成货币改革,这个时候便少不了张秉用。所以不管你说的多么有道理,哪怕比严颐寿还要有道理十倍,皇上也不会放弃张秉用。因而时机就是要货币改革完成的时机,亦或者是张秉用自己犯错的时机。” “自己犯错?” “大势,我能看得懂,他看不懂吗?对于他来说,若想活命,只有一条路。”躺椅上得王守仁睁开眼睛,“货币改革不能不搞,也不能搞成。” 但真如此,则皇上断不能容他。 不过皇帝始终依赖张璁和他的用的人,所以要不容他,非得下一番大决心,但他相信皇帝有这个决心。 …… …… “咳咳。” 张府,书房里,烛影晃动下仍然显现出两道人影。 张璁五十二岁了,长期操劳使得他的身体有些虚,尤其入夜之后带些凉气会让他忍不住犯咳嗽。 至于身旁的,则是跟随他许多年的老人, “老爷,喝点药吧。” “喔,好,你放着吧。” 张璁仍然紧锁眉头握笔写字,并未抬头。 “老爷,夜深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你先去吧。” 张璁在票拟一些奏本。 皇帝虽然通过密折收回了内阁大部分的权力,但天下间事情太多,天子不可能一个人代劳了,大部分的常规政务还是要靠内阁。 国家又不是只有货币改革一项事。 从兵器、马场,到赈灾救灾,再到层出不同的离奇案件,还有各种官员任免,下面官员奏上来的,都得有个答复才行。 一夜下来也没睡几个时辰。 到了第二天内阁转一圈,再处理几十件政务,午后回家略微缓缓精神,王琼、路忠铭又到了。 “此番皇上不杀严颐寿倒能理解,但不贬着实奇怪,更加奇怪的是迁怒于大殿下,这番圣意……” 说起来好像是个猜谜游戏。 实际上却是杀机重重。 本身这种猜人心思的游戏有什么好激动的?但如果猜错就是死,就是荣华富贵一夜消弭,这就刺激了。 路忠铭眯着眼睛继续沉迷,“阁老,依属下看,这货币改革之事怎么越发危险了?” 张璁再看了看王琼,见他不惊讶,就知道他也知道路忠铭要说什么,这两个人是商量过的。 “论起年纪,你们两个都大过我。在朝中论资排辈,也远远轮不到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