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  (第1/2页)
    静后, 一向严肃的有些呆板的他也不由得激动道:“大人, 您终于醒了。”    说着, 柴浪用钩子将床帷挂了起来。    宁砚咽了两口唾沫润了一下干的发疼的嗓子, 嘶哑道:“给我倒杯水来。”    一杯水下肚,宁砚才觉得好受一点,微微喘了一口气,虚弱的问道:“外面是怎么回事?”“是都指挥使大人觉得您大病是因为在刑场上被恶魂给缠住了,就找来了一批僧人,做大事驱魂的。    他们今早开始诵经,大人您下午就醒了。”    宁砚扯起嘴角笑了笑。    虽然恶魂什么的是无稽之谈,但他这次的病还真有几分是观刑造成的。    千里入蜀,他估计在路上病就开始积累了,然后被刑场一刺激,病就爆发了。    “我睡了多久了?”“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    大夫说您是风邪入体,引起的风热之症。    只要热褪去了,很快就能恢复了。”    宁砚点了点头。    “让外面停了吧,你取十两银子给僧人们,然后代我送一送。”    “是。”    柴浪出去后,没一会儿诵经的声音就停了下来。    宁砚甩了甩头,想将昏沉感给甩去,想起身奈何浑身都使不上力气。    苦笑了一声宁砚就靠着不动了。    柴浪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个大夫。    大夫挎着药箱先是行了一礼,在得到宁砚的准许后,才在床边坐下。    大夫先是看了宁砚的眼睛和舌头,再探了体温,最后才是号脉。    片刻后,号脉罢,大夫拱手道:“大人的病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之后就是调养的事了。    所谓病去如抽丝,大人须得戒急,慢养为上。    除了用药外,大人还可以每天用薄荷叶替茶泡水,此于风热之症最为有益。”    宁砚平和道:“我都记下了,多谢大夫。”    大夫忙道:“大人折煞草民了。    您是为救潼川百姓而来,能为您诊病,是时珍莫大的荣幸。”    宁砚一怔,追问道:“时珍?你姓什么?”大夫不明白宁砚为什么有此一问,带着疑惑回答道:“草民姓李,名时珍。”    宁砚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巧合,历史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居然还会有李时珍这位药圣的出现,就是不知道此李时珍是不是彼,又会不会有彼李时珍那样的千秋功绩。    “你有没有写过什么医书?”宁砚问到。    李时珍摇了摇头。    “草民只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乡野大夫罢了,何德何能能著书立说呢。”    “医术何来宫廷乡野之别,都是治病救人之术,为什么要分一个三六九等出来。    医书这东西,有能者皆可著之,你又何必如此妄自菲薄。”    宁砚想着,既然这个李时珍还没有走上那位药圣的路,他何不提点一下。    如果真的能推动的问世,他也算是间接的为后世谋福祉了。    这样想着,宁砚的精神头都起来了,接着道:“当今医道多传承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学派,对发展良多。    但如一般,主要对药物进行整理分类的医书却很少。    但只记载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现在药用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太医院也曾进行过的增订,但最后因为太过繁琐而无疾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