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5节 (第1/3页)
这也是所有人,第一次看见避难所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情况。 从中层的入口进入之后,就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悬挂在空中的太阳。 镜头跟随着设计师,他为所有人介绍起了中层的环境。 比如说这些太阳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光源,但它会按照每天二十四个小时的推移,更变位置。 包括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之类的,也都几乎和大自然的完全吻合。 这一点和下层不同,下层的白天和晚上就是公共光源的变化,他们根本没有设计这样的太阳! 而且下层也没有好看的天空! 随后人们就看见了大块的草坪,以及一块“欢迎来到xxx城”的巨大牌子,大巴车的出现让人们有一种无法通过语言形容的情绪起伏。 仿佛这里根本就不是避难所,不是地下,而是在过去,在夏天中某一个地上城镇! 高度的绿化,还有一些飞鸟的影子,加上移动的云层,整个拍摄团队都陷入到对过去的缅怀当中。 一些感性的女性甚至都流下了激动和感伤的泪水! 中层没有海,连湖都是比较小的那种,这不是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个世界的地下水资源并不匮乏,关键还是造价和成本问题。 上层居住空间的造价很高,成本能够吓死人,所以它可以有如同海一样的湖,还有人工海浪。 但中层居住空间的造价下来之后,再想要做大型的人工湖成本就控制不住了,所以这里只有湖泊和河流,都还是不大的那种。 但即便是这样,也让很多记者都充满了想要在这里生活的渴望! 随着大巴车进入城镇,这里就像是一个联邦看起来比较普通的小型城镇。 随处都是独栋的房子,在这里并不存在明显的社区的概念,越往市中心,房子越好。 实际上能够进入中层居住的人们,在这里也是会被区分开的。 账户里的信用点越高,他们就能够获得越靠近市中心的房子。 那些只是能够勉强达到中层标准的,则只能居住在远离中外环的位置上,真正的外环也是那些最有钱的人居住的,因为他们除了房子外,还会附带一些小农场。 当车队进入城市的中心地区后,一个繁华的城市终于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记者团队集体的沉默了下来,他们回想起了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 这里已经有了很多居民,他们穿着夏装在街上闲逛,路边的商店不时就有人进入,或者有人提着购物袋出来。 慢节奏悠闲的生活总是这么令人向往,这也是下层人们最渴望,却很难得到的生活状态。 记者们都得到了一张有无信用点的不记名购物卡,他们可以自由的采访,甚至是去体验购物。 整个记者团队一下子就四散开,晚上管理团队在这里的酒店招待了他们,让他们再一次感受了一把“有钱真好”的想法。 当然在看见长长的账单时,也失去了语言的能力。 其实食物并不能够说多好,只是过去普通餐厅的水准,但在物资匮乏的时候能吃上真材实料的原切牛肉,而不是合成肉。 这可能就是最奢侈的一件事! 整个采访维持了两天时间,随后记者团就回到了地面上,紧接着他们就把采访出来的结果—— 中层的生活,和下层的生活,放在一起做一个对比放了出去。 黑石电视台推送的片名叫做《避难所四十八小时》,他们找到了两户愿意接受公开自己生活的家庭,对他们的生活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