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立威  (第2/4页)
    他们更加在乎的,还是自己的形象,出演这种献礼片,比做十回慈善可能更加有用。    此外,发起这种电影拍摄的,几乎都是政治精英,或者是行业大老,各大明星导演集聚,拍一次电影,可能就结识了所有人,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露个脸绝对不亏。    所以各大演员就纷纷往里面挤了。    明天就要前往《八佰》剧组了。    晚上洗完澡。    柳施施就穿着宽松的睡衣给陆晨收拾着行李。    “听说魔都那边比较冷,我给你准备了毛衣毛裤,你到时候记得穿。”    陆晨点点头。    魔都那边就是《八佰》的拍摄地,陆晨也没想到,魔都那边会有这么个文化景点。    很符合《八佰》的电影需求。    蒋煜在和那边的官府联系的时候,得知《八佰》选择的就是这场战役。    想都没想,就直接同意了陆晨他们的拍摄。    “要是有需要,提前告诉我!”    陆晨点点头。    柳施施也是要进剧组的,不过要晚几天。    而陆晨直到拍摄结束之前他都没时间回家了。    “记得打电话。”    柳施施给陆晨收拾好行李,情绪到没有不舍,她们很快就能再见。    这段时间。    柳施施也不闲着。    《来自星星的你》取得巨大的成功,好几个代言等着她去拍呢。    ……    《八佰》不好拍。    陆晨是有心理准备的。    好的战争片,必须是反战的,必须是展示普通人悲欢的。    《拯救大兵瑞恩》就是范例的版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丑国的一帮普通士兵登陆诺曼底。    他们虽然经过几个月的军事训练,但战场上一切都得重新适应。    他们会害怕,他们会晕船呕吐,他们甚至会哭泣。    他们上一秒还冲镜头一笑,下一秒就被爆头。    但他们还是得往前冲,这是军事任务,不能后退。    战争不是请客吃饭,必须要流血牺牲。    战争是残酷的。    同样的情形,在《投名状》里也有,但《投名状》的局限在于是个明星向的电影,把兄弟情义过分放大,每个人的性格人设太过明显,缺少弧度。    基层士兵的想法只是点缀,并未花大的篇幅去展现。    这些基层的士兵很多只有普通的愿望,比如仗早点打完看望父母(《拯救大兵瑞恩》),比如拿到一个可以换威士忌的荣誉勋章(《1917》),比如“抢钱抢娘抢女人”(《投名状》),甚至还可以为了新洋(《血战钢锯岭》)。    但所有的战争后面都是政治。    他们的命运并不受自己左右,都得受所谓的“大局”摆布,都是战场上的棋子,有的甚至是“弃子”。    《八佰》最大的意义也在于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展现国姓中下层士兵的英勇,并不是所有的国姓将士都像以前的《地道战》、《地雷战》那样勾心斗角,贪生怕死。    他们都有家人,但他们是军人。    虽然战斗力确实不如日军,哪怕是国军精锐,但确实“可堪一战”,马革裹尸,无怨无悔。    至于三个主要角色。    羊拐王千元、老算盘张毅、瓜怂姜伍。    他们是小人物,他们是散兵游勇,他们也是一面镜子,展现国军将士的英勇可敬。    陆晨也没打算修改。    他也喜欢拍小人物的个人风格。    他也会在电影里甚至花了大量的篇幅,展示三个人的前后变化。    他们受主流将士的感召,从贪生怕死到杀身成仁,也就几天的时间。    《八佰》用魔都做背景,用了苏州河的天壤之别来作对比,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这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边“舍身成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魔都的民众们从开始的漠不关心,到捐款献爱心,再到参与迎接将士。    作为观众的你会感叹,魔都作为东方巴黎,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么繁华,夜上海是那么美。    也只有这样的对比。    才会让观众感动,比如,比如敢死队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往下跳,报自己家乡名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