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独治大明 第2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独治大明 第273节 (第1/3页)

    咦?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感受到周经此时是信心满满,不由地面面相觑,而后充满不解地扭头望向张经。

    朱祐樘其实没有什么印象,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张师,难道太祖定下来的三十税一还不是轻赋吗?”

    “陛下,圣人主张薄赋敛,以什一之税为薄赋之标准!太祖出身薄凉,故在位之时念民生之多艰,故以三十税一为定制。然国朝至今,百姓已休养生息百余年,今黄治急于水治,建州当兴东北粮仓,诸事用度关系国盛,故臣以为可向百姓征增之一二,便可令国帑充盈!”周经引用孔圣人的标准,显得文绉绉地提议道。

    这是加税啊!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听了半天,终于反应过来。

    周经在这里绕了半天,所谓解决大明财政的方法其实还是进行加税,这是要效仿往朝向底层的百姓进行大抽血。

    话音刚落,工部尚书贾俊率先站出来列强反对:“三十税一是祖制,而今百姓远远没有富足,即便朝廷再需要钱亦不可向百姓征收!一旦加税,必会导致大明地方动荡,此策万万不可!”

    “片板不下海亦是祖制,但事实证明开通市舶以来,今国朝获益良多。因时制宜方是良策,而今国朝为了更好地发展,加征一二又何妨?”礼部右侍郎周经有着不错的辩才,当即据理力争地道。

    这……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原本想要加入战团,但听到周经的论点后,亦是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其中的利与弊。

    跟往朝单纯追求解决财政不同,此次朝廷是为了治理黄河和开发建州的东北粮仓,若向百姓加征或加派确实可以解决眼下的财政难题。

    “加征加税一事今后不得再提,只要朕在位一日,便永不加赋!”朱祐樘的脸色一正,公然表明态度道。

    其实他知道加征加派确实可以解决眼下的财政问题,哪怕向国民每人征收半两银子,那亦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为何很多史学家始终认为“明亡于嘉靖”,正是嘉靖为了修建承天皇宫等修筑,不断向底层的百姓加征加派,从而慢慢丧失了群体的基础。

    对当权者而言,半两银子是微不足道,但这半两银子可能是很多百姓的救命钱,亦或者会直接要了一些百姓的命。

    在这个时代,底层的百姓生活得很卑微,一剂药便可以救活一个人,亦或者几文钱便能让一个人苟活下去。

    虽然看似此次征收的理由很充分,毕竟是为了国朝的发展嘛!

    若是将建州打造成东北粮仓,不仅可以解决京城和边军的粮食问题,甚至可以废掉每年吞掉百万两的漕运。

    但,这仍旧不能成为加征加派的理由。

    朱祐樘的初衷是要带领华夏走向富强,而不是为了走向富强而迫害底层百姓,这个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了。

    正是如此,不管周经说得再如何冠冕堂皇,但自己的初衷并没有一丝丝动摇。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等官员听到朱祐樘这般斩钉截铁般表明立场,亦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大声道。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朱祐樘如此表态,只是现在再听还是有一种淡淡的感动,而今的帝王确实言行一致关爱着百姓。

    如此的帝王,大明焉有不兴之理呢?

    怎么会这样?

    礼部右侍郎周经的眉头微蹙,突然发现自己这个突然变得精明的学生又显得迂腐起来了,竟然不打算采纳自己解决财政的良方。

    明明增加一两成税收便解决问题,结果简直像是妇人之仁。

    朱祐樘知道不能让这帮臣子自由发挥了,便是一本正经地表态:“汝等皆是国之重臣,大明最有智慧的读书人。而今国朝的财政捉襟见肘,你们当真只懂得向底层的百姓伸手了吗?”

    这个话说得很不客气,简直是给在场的重臣都扣了一顶不作为的帽子。

    “臣等知罪!”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面对这个指责,显得态度端正地低头道。

    若说刚刚还不明白皇帝的心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