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239节 (第3/3页)
了生计只能将漕船的船板进行变卖。 朱祐樘看到漕兵总督衙门请求拨付三十万两生产漕船,二十万两征徭夫维护河堤,眨眼间就要从太仓中拨付足足五十万两给漕运总督府。 身兼河道总督的漕运总督周鼐因漕运请求五十万两后,黄河方面亦是狮子大开口般请求拨款五十万两,共计需要发放一百万两。 朱祐樘从来都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只是看到进项像是挤牛奶,而开支像是打开水龙头,不由得暗暗感到肉疼。 只是事关四百万石漕粮的漕运不得不花钱修护,毕竟北方的粮食仍旧无法完成自给自足,却是需要东南漕粮供给京师保障百万军民的生活所需。 至于黄河更不容有失,这关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各地百姓的生计。 朱祐樘虽然感到十分肉疼,但这两件事关系京城和九边军民的粮食安全和水利工程,却是不得不将一百万两拨下去。 “陛下,各个大臣都来了!”刘瑾从外面进来,显得毕恭毕敬地道。 御书房,众大臣齐聚一堂,只是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竟然将京城一百家产业全部查封,这恐怕是有明以来朝廷对商户的一场最大打击行动。 万安和刘吉显得老诚持重,坐在前排闭目养神。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虽然心里焦急,但更多是在揣测皇帝的用意,毕竟这一次简直是要跟整个京城权贵圈为敌。 不过从最新的消息是来看,皇帝仅仅让各个衙门进行封查店铺,但并没有做出查抄钱财的举动,所以并不知晓皇帝的真正意图。 户部尚书李嗣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虽然知道一些内情,但作为皇帝所信任的臣子,自然不会轻易开口。 工部左侍郎陈政等官员频频朝着门口张望,由于纷纷被人主动找上门,而今只想探知皇帝现在的真实想法。 若皇帝真要盯上这些当铺、钱肆和钱庄的财富,凭着皇帝现在牢牢掌握着十二京营,还真没有人能违抗皇帝意志。 终究而言,登基一年半的皇帝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堂,却是可以按着他的意图做任何事。 今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门口突然出现一道黑影,众臣纷纷站起来对着进来的朱祐樘行礼。 朱祐樘刚刚进门的时候,便已经将一些臣子迫切的表情看在眼里,却是知晓这查封的一百家产业恐怕跟这些人有干系。 他终究来自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却是知道在场的官员根本没有真正干干净净的大清官,甚至有头脑灵活的重臣像和坤那般早已经涉及放贷业务。 朱祐樘让大家归座,自己直接走向那边的楼梯:“王爱卿!” “臣在!”王越出列,显得恭敬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纷纷望向王越,而后疑惑地扭头望向正在上楼梯的朱祐樘,不明白皇帝为何突然让都察院参政了。 朱祐樘淡淡地扫了下面一眼,便一本正经地道:“都察院不属六部之列,按说是不能出席这场会议!只是王爱卿想知晓大明最新政策动向,这样便于他监察百官,故朕特允他前来旁听!” 旁听?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望向坐在边上的王越,这才恍然大悟地张了张嘴。 却是不得不佩服这位帝王的智慧,在给都察院莫大权力的同时,亦对都察院的权力进行了一些限制。 如今他们六部掌舵帝国的方向,由王越主管的都察院则盯着他们六部,这样便能确保大明顺利航行。 朱祐樘将目光重向王越,亦是认真地告诫:“王爱卿,你虽然在这场会议中,但今后不可参与讨论!” “臣只带耳朵不带嘴巴!”王越深知自己能进来已经是天大恩惠,便认真地保证道。 朱祐樘知道王越是懂规矩的人,又是望向在场的官员:“朕在这里宣布一件事情!杜铭已经告老还乡,弹劾杜铭工程贪墨一事,那些捕风捉影的劾章可以停一停了。若没有真凭实据的劾章,朕不可能会查朕的重臣,更不可能无缘无故查抄家财!”顿了顿,又是认真地保证:“朕知道你们有些人在担心什么,总是害怕朕听信捕风捉影的劾章,便通过查抄家财来证明有无贪墨。朕现在不会这样做,将来亦不会这样做,你们都可以安心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