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165节 (第3/3页)
税,害怕其他商人拿到船引跟他们抢买卖!象牙的事情,不论他们说与不说,朕不会在意,亦无须在意!”朱祐樘早已经看清那些道貌岸然的真面目,咬了一口桂花糕不屑地道。 王太后知道眼前这位帝王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堂,却是突然心里一动地道:“听闻大明跟朝鲜是要在参治岛开海市了?” “不错,明日朕会敲定第一任东海总督,过两天便会押着棉花率军入驻大明城!”朱祐樘咀嚼着桂花糕,轻轻地点头道。 王太后显得好奇地询问道:“第一任东海总督是谁?” 朱祐樘将剩下的莲花糕直接放进嘴里,接着用手指沾了一点茶水,然后在桌面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怎么会是他?”王太后看到桌面上的名字,显得颇为不解地抬头望着朱祐樘道。 由于仁寿宫的桂花糕做得最好吃,所以朱祐樘时常在这里吃了两块桂花糕。 朱祐樘跟王太后又聊了一会,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且正事早已经聊完,便起身告辞离开。 乾清宫,这里被宫女和太监打理的井井有条。 朱祐樘已经习惯于几十个宫女和太监围着伺候自己,由于刚刚在仁寿宫吃了两块桂花糕,而今肚子并不饿,便直接来到了西暖阁。 西暖阁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科技展,亦或者是前沿科学储藏室。工部一直在尝试改良海船和造炮,所以时常送一些图纸或模型过来。 “陛下,这是工部刚刚送来的鱼线!”太监韦眷已经被朝廷从广东市舶提举司召回京城,而今在乾清宫做事,显得恭恭敬敬地说道。 朱祐樘拿起黑色的长线用力地扯了扯,发现这一条鱼线的拉力确实比较强,便淡淡地说道:“明日将这种鱼线装到鱼竿上,朕要试一试会不会强上一些!” 这种材质不是蚕丝或棉线,而是选用马鬃毛。 马鬃毛用来制作鱼线是源于18世纪的欧洲,由于马鬃毛柔软而有弹性,所以是制造鱼线的好材料。 虽然一根马鬃毛的拉力不强,根本钓不起多大的鱼,但用几根进行递减的形式进行拼接,其拉力还是十分可观。 理论上,用越多马鬃毛进行拼接,其拉力便会越强。 夜幕降临,乾清宫亮起了璀璨的灯火。 用过晚膳,经过沐浴,朱祐樘便来到东暖阁。 朱祐樘在晚上通常不会处理政务,但会翻阅来自全国各地镇守太监、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报,从而掌握到更多的信息。 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但如果不多花费时间来翻阅情报,很容易会成为“瞎子”。 像成化十九年大同那一场败仗,足足死了二千大同将士,结果竟然被文官集团和监军太监联手瞒了下来。 如果不是巡按御史选择捅出来,恐怕成化帝到死都不晓得自己的军队吃了这么一场败绩,很可能史书都不会有记载。 朱祐樘知道不能仅仅从官员的奏疏了解各地的情况,还得结合太监和锦衣卫的情报,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治下的大明王朝。 在这么多密报中,汪直反而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虽然口水话很多,但胜在十分的勤奋,却是能够每日事无巨细地汇报,致使自己清清楚楚地掌握清丈的进展。 “刘忠采陛下的提议,由州衙和县衙官吏丈于普通之家,其丈乡绅大户之家。因朝廷悬赏揭发隐田者,今当地百姓踊跃,查得官绅隐田数额惊人,登刁民册已有数十家矣!然数十家追悔莫及,欲重金贿于刘忠,刘忠不私一钱,确是清廉之总督也!奴婢的恶名反得清静,无一恶绅敢赃于奴婢,怕奴婢斩之!” 朱祐樘知道自从揪出孙氏一族后,现在安陆州的清丈进展很顺利,亦相信刘忠不会辜负自己的信任。 而今,他只需要等待安陆州的清丈结果,便可以通过以点破面的方式,一步步解决两京十三省的隐田问题。 夏日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正当朱祐樘在灯下翻着各地情报的时候,结果外面的庭院已经是大雨倾盆而下。 朱祐樘并没有受到外面大雨的影响,翻到王越从广东递上来的情报,脸色不由得阴沉了下来。 第二百零八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书 安南,这无疑是华夏一段遗憾史。 因安南胡氏政权骚扰明朝边境,太宗朱棣一怒之下派张辅率军出征安南,而后将安南改为交趾布政司进行直治。 只是大明朝廷错误地采用儒家的治理模式,由文官黄福以尚书衔兼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在交趾任官足足十九年之久。 在职的十九年时间里,这位儒官极力推行儒学教化,约束军队不得扰民,努力赈济灾民,毅然是当地百姓的道德君子。 不过黄福的仁治并没能改变当地生产力低下的事实,当地百姓的生计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毕竟读圣贤书真的不能填饱肚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