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131节 (第2/3页)
司空见惯了!” “这都能做假账?” “若是抱团了,只要在秤和银箱做一些手脚,扣掉两成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吗?” “如此说来,这江西布政司当真要好好地查一查!” “何止是江西布政司,江西都司亦不是什么好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他们既然连兵饷都不替赣州解押,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依本官之见,这里压根就是一场阴谋!所幸王越幸好经过南昌,他定然能够让事情水落石出,江西那帮官员恐怕是要遭殃了!” “还是陛下圣明,若是真将王华召回来,真的被那帮人所蒙骗了!” …… 户部尚书李嗣等官员一起朝着午门走去,只是交谈的声音并没有刻意放低,甚至还故意加重了语调,而矛头直指庇护江西官员的张蓥和徐溥两人。 徐溥的脸色一直敛着,却是知道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重。 张蓥同样一声不哼,但心里还是存在着一丝侥幸,却不认为王越真有能力将江西的事情查得一清二楚。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西苑,养心殿。 朱祐樘在乾清宫享用早餐后,便乘坐玉辇来到这个处理政务的场所。现在的生活已经固定下来了,一天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处理两京十三省的事务。 刘瑾在这里已经燃起了檀香,而文书房已经将需要处理的奏疏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的顺序将奏疏放在固定的位置上。 朱祐樘在宝案前坐下后,便着手今日的政务,正在掌舵着这艘帝国航母。 “河南归德府多县受蝗灾减产,请朝廷减免今年夏粮一半赋税!” “陕西夔州府亡故、徒迁日增,请朝廷减免今年夏粮一半赋税!” “山东兖州府多县受干旱、蝗灾,请朝廷减免今年夏粮全部赋税!” “山东曹州府受洪灾所害,百姓房屋被毁无数,请朝廷减免今年夏粮全部赋税!” …… 由于夏粮收成在即,一些地方官员纷纷上疏请求减免夏税,主要集中在旱、涝、蝗等自然灾害之中。 大明的官员固然是吃朝廷的俸禄,但惦记朝廷下旨减免粮税的官员并不少。 地方官员一旦替当地百姓成功请求免掉税粮,必定会得到地方百姓的歌颂,甚至坐拥大量田亩的官绅还会万民伞等,从而获得良好的政治名声。 像江西巡抚李昂时任山东青州知州在当地出现灾情的时候,发官仓粮数千万石使青州饥民赖以度荒,当地百姓在青州袁海亭为他立生祠以示感念。 明明这些都是朝廷的厚恤,结果功劳都会归到地方官员身上,亦让地方官员对夸大自然灾害是乐此不疲。 当然,朝廷只要同意对地方的税赋进行减免,那么将会出现很大的寻租空间,甚至出现朝廷免税而地方官府照例征税的情况。 特别是在一些土地兼并严重的地区,朝廷一般都会减免地方上的税收以恢复生产,而实际上获利最大的就是有钱的士绅群体。 正是如此,在名声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下,地方官员对请求减免粮税是乐此不疲,甚至已经出现了伪造灾情的情况。 在原先的历史上,弘治元年的税粮从2600万石一下子跌到1900多万石,正是由于弘治听从地方官员的奏疏而大肆免税所致。 朱祐樘自然能够体恤底层的百姓,但知道滥好人做不得,不说免掉的税赋其实很难落到弱势群体手上,而且大明需要农税来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若是随随便便打一个口号便同意减免赋税,那么大明的财政只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到最后只会啥事都做不了。 像此次赣南剿寇,其实是需要财政支持的,所以银钱不可能是凭空变来的,故而最重要的粮税不容有失。 好在,万安和刘吉面对地方官员的小把戏很是熟悉,故而将这些奏疏交给他们票拟,倒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 另外,关于户部右侍郎的人选一直是悬而未决。 由于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