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蒙古军的新用法。 (第2/4页)
蒙古人,就去一味怀柔,那是愚蠢。 「那行,我也该回去学一下印第安语言了,七八十种语言啊,印第安人太驳杂了。」 「店主,朕突然想到,美洲西海岸既然与华夏大地有联系,他们又都有大禹治水相同的故事,那他们的语言,肯定是有和华夏语言相同的吧?」 「你想多了吧?十里不同村,百里不同庙,更不要说相隔数千年了,把你扔到三国去,你说话他们都不一定听得懂,你忘了你最初和刘备的交流障碍了?」 陈烨白了崇祯一眼,要是真像他想的这么简单就好了,他到三国听雅言都有些懵逼,更不要说比三国更早两三千年的语言了。 「不是,店主,朕的意思是,您可以找三国时期的那些沿海小村子看看啊,汉朝之前的人口流动很小。」 「嗯?」 陈烨看向崇祯,一开始有些没想明白,随后眼前一亮的看向崇祯。 「你是说,在三国时期,找那些遗世小寨? 倭国,或者是更北边现在的野人女真地区,那些地方的人一直使用一种语言,肯定有从夏朝传下来的。」 「知我者,店主也。」 崇祯满意的点头,他都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觉到了超赞。 「可以啊,我之前都没注意到这点,偏远地区人员流动性小,一个村子传承千年都有可能。 不过几率好像还是很小,夏朝到三国,中间经过了多次不同地区统治者的更替,语言早就已经乱套了。 而且从三国的情况来看,刘备可以从北直隶这边,一路杀到益州,这就说明三国,至少在汉朝,人员大流通已经形成了。 夏朝距离汉朝两千多年,嗯,感觉希望不大啊,再说了,光学会一种也没用,整个印第安至少有几十种语言。」 「唉,朕也只是说个想法,店主你觉得靠谱就整,不靠谱无视就好了。」 崇祯听到陈烨的话,顿时没了兴趣,几十种语言,这需要多少专业的翻译人员,还是直接杀来的快。 「我回去查一查资料吧,顺便想到一个东西,我准备去三国找一找山海经存世的孤本,看看原版到底是记载了什么。 我总是感觉,山海经记载的很多东西,不怎么对劲。」 「不对劲?什么意思?而且店主你为什么要去三国寻找,大明就有啊。」 崇祯听到陈烨的话,手中一闪出现了一本线装山海经。 「你手上的这种,应该是十八卷的吧?」 「嗯?对啊,一直都是十八卷啊。」 崇祯有些不解的看向陈烨。 「西汉末年,也就 是王莽崛起的时代,有个文学家,刘歆,他跟个孤儿一样。 为了名利,篡改了山海经,增加了这第十八卷,还有前面的很多内容,都是那个孤儿改了的。」 「什么?竟然是刘歆篡改的?」 崇祯有些震惊,这事他怎么不知道。 哦,他是皇帝,没必要去了解一个王莽手下,并不重要的文臣的日常,更不要说山海经还只是一本杂书,上不得台面。 不过崇祯知道刘歆不奇怪,刘歆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带兵打仗的威宁名,但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西汉末年,刘歆整理了数百部典籍,山海经也因为刘歆的篡改添加,受上层人士所悦,一直流传下来,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贡献又很大。 「他为了迎合上层,加了一些上层人流传的故事进去,所以才让很多人觉得山海经真实。 这会老刘他们,距离刘歆的时代才过去一百多年,说不定哪个世家就有原版流传。」 「嗯,店主你淘到了记得给朕录一份,朕也要看看。」 「没问题。」 陈烨大方的答应了,主要是原版山海经肯定都是短句文言文,毕竟是竹简刻的,需要省地方。 带到崇祯这,相当于多了个翻译,崇祯还能用他古今结合的思想,进行一下辩证,多好。 不知道自己马上沦为翻译员的崇祯,还在乐呵呵的等着看一看山海经原版是什么样。 陈烨走后,崇祯前往文渊阁批阅奏折,不过奏折已经没了山西河南直隶的,都是其他省沿运河运送的奏折。 他直接控制的三个省,现在已经不需要繁复的奏折处理了,哪里有问题,通过皇家陆军就会直接发报过来。 人事任命那些,也由皇家陆军进行电报传送,除了特别重要,需要书面的圣旨还在。 现在的电报受制于技术,没人能破解,所以电报信息比密信和圣旨还有用,因为电报发出都是有崇祯亲自检阅的,作不得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