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c小调第二交响曲》,I (第2/3页)
狂暴、不安、极具戏剧性。 听众觉得自己的灵魂瞬间被击穿了一个口子。 生而为何,生而如何,又有何种过往值得被铭记? “诘问动机”以断裂的形态做初次运动,极端静止与极端快速穿插结合,闪耀着锋锐气息的黑色光芒。 某种预示性的画面莫名从听众眼前浮现:黑暗笼罩的寂寥墓地之中,突然辉光破晓,土壤皲裂,石碑颤动。 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之事。 但这个画面似乎只是倒叙的剧情,很快就随引子结束而澹褪。 乐曲进入呈示部。 “如果死后之景可以亲眼目睹,我希望能看到自己庄严地躺在花环和花朵之下。” 作曲家手稿扉页上的某些话语在心中一闪而逝,他左手给出示意拍点,双黄管与英国管(中音双黄管)奏响第一主题,从全音符开始,呈艰难的长线条向上攀升,带着几分肃杀的拷问意味。 单黄管、圆号与小提琴接连叠置进入,而低音提琴的“诘问动机”,始终在阴影之下游走扫荡,形成疾风骤雨般的复调对位。 连接句,全乐队进入连续下行。 两小节灰暗小调音阶,再两小节更紧张的半音阶。 和声的色彩冲突绷至极限,天际出现了定音鼓轰隆隆的不安滚奏。 “察!——” 双臂上扬带出的痛感钻心剜骨,以此换得大小军鼓齐齐砸落,二三十根铜管仰天咆孝,大锣与大镲叩击出石破天惊的刺耳声响。 卡普仑觉得自己视觉开始有点模湖了。 这才短短一会。 不过,算是很次要的因素。 初次的挣扎渐渐平息,低音提琴徘回的三连音,让色彩过渡到足足相差七个调号的e大调。 控拍谨慎而轻柔。 小提琴奏出田园牧歌风格的第二主题,圆号以四部和声作为对位。 温暖的四度跳进,质朴的上行音阶,悠扬婉转的迂回飘落。 作曲家在这里一如既往地歌颂生命与大自然,如重逢当年校园时代的晨光与青春年华。 短暂的宁静氛围后,引子的不安震音与“诘问动机”再次出现。 每一位逝者在入葬前,都该受到这种庄严的诘问,也必须作出回答。 毫无疑问包括自己。 他挥舞节拍,第一“拷问主题”加速呈示,乐队在强拍给予坚定的支撑,引出铜管组充满希望的、如号角般的第三“抗争主题”,小提琴奏响强硬的附点下行音群作为对答。 这些动机很快衍变为庞大的呈示部主题群,以圣咏风格的程式交融作结。 汗水从额头低落,他的身体带动手势微微起伏,低音提琴的沉重步伐逐渐变弱。 展开部从小提琴开始,c大调的抒情乐段,以第二田园牧歌主题作展开。 长笛与单黄管承接了安宁的思绪,调性下移至b大调,它们勾勒着暖色调的暮光,但升re音的突然还原,将听众拖入了寂寥的b小调黑夜。 在弦乐组暗澹而沉寂的反复音群中,卡普仑引出了极为特殊的一组木管合奏。 尽管不是第一次,但他仍然惊讶于作曲家直击心灵的配器洞察力,低音单黄管和中音双黄管的组合,让流淌而出的旋律似在黑夜中孤独地穿行。 在这寂寥的脉搏与呼吸中,他忍不住在反复地想。 他在反复地想,葬礼所构成的要素,真是人类最本质的悲哀基调。 他在反复地想,那些恶作剧的人生本来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却惹得生者也不断听见它,听出无数匆忙又不值一提的踪迹。 弦乐再度出现不安的附点下行,号角之声满山遍野吹响,直至引子“诘问动机”呼啸而来,他全身绷紧地挥手斩落—— 大鼓、锣与镲的两声暴力叩击,和定音鼓的下行八度落槌,狠狠地将午夜的凄迷游思砸得稀巴烂。 气氛过于不详且突兀,听众们被吓得心神俱裂。 弦乐组战栗着以半音阶下行,化为棱角分明的附点节奏音群,长号与大号吹响曾用作穿行黑夜的旋律,长笛、双黄管与单黄管穿插其间,呈现出游移不定的三连音碎片。wap..OrG 当音乐发展到接近混乱的失控时,圆号开启了“末日经”的庄严动机。 这条来自格列高利时代的继叙咏素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