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九节 天下第一 (第3/6页)
本来根据约定,这时候突厥兵早就应该到了河间,可这几曰阴雨连绵,突厥人傲慢无礼,竟然拒绝了和李世民同时出兵的要求,只说要等天气好转再行出兵。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又有股战火,烧的心痛。他已懂得大局为重,知道这时候,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心绪如潮之际,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打断了李世民的遐想。 本以为是大战结局已出,兵士前来报信,没想到蹄声竟是从身后的方向传出。马蹄声遽然而止,那里是狐狸淀的方向。 李世民霍然转头,他已听出一些急迫。 狐狸淀现在是殷开山坐镇,刘弘基等人镇守,那里来的如此急迫,难道是……游骑飞身下马,快步上前,急声道:“启禀秦王,殷尚书急报,有一队铁骑,约有千人之多,正从东南向这个方向驰来,来意不善。” 李世民微惊,“东南?”如今他在七里井的东北,东南本是河北军的仅存的地域,那里早就兵力枯竭,怎么还会冒出一支骑兵向高阳而来? “殷尚书怀疑是萧布衣的黑甲铁骑。”游骑兵见李世民不动,焦急道:“秦王,殷尚书请你立刻回转狐狸淀!” 李世民双眉一扬,“铁甲骑兵?萧布衣带兵?” 游骑兵摇头道:“敌骑过快,殷尚书在束城的方向就有暗卡。可暗卡只能用狼烟示警,具体消息尚不明朗。再说那队铁骑行的极快,我们的骑手已来不及报信。殷尚书只知道那里有骑兵前来,稳妥起见,让我飞骑来报。请秦王回去!” 李世民不动,柴绍、丘行恭亦是稳若磐石。 游骑兵大为诧异,嗓子都要急裂,“秦王难道不相信属下所言?” 李世民点头道:“我相信。” “那殷尚书请秦王回转狐狸淀!”游骑兵这句话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满是急切。原来殷开山素来老成持重,知道有骑兵来袭,第一时间就是想到是萧布衣的铁骑。殷开山年岁已高,虽勉强算文武双全,可戎马征战多年,体力衰退,他一直都跟随在李世民身边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可说比李渊还疼爱李世民,这次是强撑病体跟随李世民来征河北。知道李世民有危险,早在狐狸淀整顿兵力,出兵接应,又先让游骑来催李世民回转,做事可说是稳妥到了极点。 李世民沉声道:“我知道了。”他仍不动,风吹草动,平原枯草沙沙,宛若那颗不安的心。扭头望向了柴绍,李世民道:“我记得有一人曾经说过,敌手的机会,往往也是自己的机会,只看谁能抓得住?” 柴绍应道:“不错。” 二人都知道这句话是谁所言,李玄霸虽和李世民同胞,但远比李世民要成熟太多。李玄霸自幼文武双全,孜孜以求,这句话就是他很早对李世民、柴绍所言。李、柴对望,都明白彼此的意思。 “萧布衣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李世民沉声道。他这不是冲动,而是如同望着猎物的猎人,“丘行恭,你马上带十八骑沿西南三条路去探敌情,一有消息,烟火为号。” 丘行恭毫不犹豫的领令,安排人手向西南急奔而去。 游骑兵急的双眼冒火,李世民道:“你命令已到,再无责任,若有问题,本王一肩承担。你速回狐狸淀,请殷尚书出兵接应。” 游骑兵无奈,快马回去。李世民道:“铁甲骑兵马快,但兵力一定不足。” 柴绍道:“不错,他多半知道我们的计划,这才数百里绕路奔袭来取秦王。” 李世民心中微颤,“他知道我们的计划?”他眼中有了浓浓的忧意,已感觉有些不妥,可这时候,多想无用,“他一直对河间没有任何动静,甚至大张旗鼓的和李道宗交兵,当然是要麻痹我们。他的用意不在河间,而在我们!” 柴绍点头道:“萧布衣是个狡猾的人。”对于这点,柴绍深有感触。 李世民不退,因为他觉得这是个诱杀萧布衣机会。柴绍不退,是因为骨子里面对萧布衣有种恨。若没有萧布衣,就没有以往的那些是非,他和李采玉也不用生死永隔。李采玉这久没有消息,当然是死了,而且在柴绍的心目中,李采玉是死于乱军之中,死于变心,而非死于他手! 李世民唯有振奋,“可他骨子里面有种冒险的精神,谋划这久,当为取我的姓命。只要我死,李唐军不战而败。” 柴绍苦笑道:“秦王,你莫总是说死,他蓄力而来,我们还要小心从事。单不说他的铁骑,就说他本人,就是个高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