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三节 意外之降 (第3/4页)
梁王征战四方,我等不能以损兵来求胜,既然如此,等待时机,不失为良策。王世充歼诈无比,却无信誉,此等作为虽能一时气盛,终不能长久。” 听李靖徐徐分析,二将缓缓点头,他们一路南下东进,李靖分析,百无一失,自有让他们信服的力量。 “那眼下我们只是等吗?”张亮问道。 李靖沉吟道:“江都一方靠海,三方并无地势可言,我等可采用围势,先取江都周边各地,到时候王世充兵力拮据,再无粮秣,绝对支撑不了太久。杜伏威新败……” 他话未说完,有兵士急匆匆的赶到,“启禀李将军,杜伏威求见!” 张亮、陈孝意大奇,“杜伏威求见,他怎么这大的胆子?” 李靖也是目露惊奇,显然亦没有想到这点,“他带了多少人手?” “他只带了亲信西门君怡,义子王雄诞二人前来。”兵士回道。 李靖沉声道:“有请。”李靖用了个请字,杜伏威虽是盗匪,兵士对他们就是颇为客气。杜伏威来到中军帐,对着李靖深施一礼道:“久闻李将军之名,今曰得见,三生有幸。” 李靖起身还施一礼,伸手一指旁座道:“杜总管请坐。” 杜伏威微笑道:“谢李将军。” 二人客客气气,丝毫不像是官兵和盗贼般的对立,不但张亮、陈孝意大为诧异,就算西门君仪、王雄诞二人也满是惊奇。 原来杨广驾崩后,骁果军思归,裴矩、宇文化及只能顺应军心,一路北归。江都就留给陈棱镇守,宇文化及立杨杲为帝后,又封杜伏威为东南道大总管,杜伏威当时看不起宇文化及,一直不受官职。萧布衣在东都以杨侗的名义,再封杜伏威为江淮总管,杜伏威并没有回绝,却也没有明面接受。 杜伏威和萧布衣有过一面之缘,当初萧布衣南下,杜伏威、西门君仪和李子通那时曾联手暗杀萧布衣。不过萧布衣技高一筹,击败三人,还饶了杜伏威一命,杜伏威之后虽和萧布衣交锋,却一直没有大动干戈,对于东都的册封,也是淡漠处之。 李靖以总管之职称呼杜伏威,就有试探之意,杜伏威并不否认,眼下当然是个和谈的好信号。 等杜伏威坐定,李靖沉声问,“不知道总管来此,有何指教?” 李靖说的客气,杜伏威笑道:“我其实欠西梁王一命!”李靖知道当年往事,缓缓点头,“那又如何?” 杜伏威喟叹道:“想我杜伏威大业九年起义,那时候还不闻西梁王之名,甚至萧布衣这三个字,世人都未听说。那时候杨广无道,穷兵黩武,搞的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杜某不才,这才和同乡之人揭竿而起,转战南北,苟且偷生……” 他突然说起往事,众人不解,李靖却是耐心倾听,轻声道:“其实杜总管所为实乃逼不得已,苛政猛于虎,先帝昏聩,百姓为形势所迫,一些不得已之处,也是无奈为之。不过西梁王如今把持朝政,归盗于农,广施仁政,那些不得已起义之人,正是走回正途之时。瓦岗翟让,为乱多年,到如今幡然醒悟,被西梁王封为东郡公,官从四品,也算是改邪归正。” 杜伏威心中感慨,心道李靖名不虚传,闻弦琴知雅意,已经说出自己的心事。 “杜某起义,起义只为乡亲父老,一帮兄弟的活路,虽也做过错事,可毕竟义字当头!当初暗算西梁王,反被他饶上一命,心中感激不尽。可李子通暗算于我,此仇不报,终非君子。”杜伏威沉声道:“杜某不受东都册封,并非自高自大,而是草莽之事,当用拳头解决,李子通负我,我当求亲手诛杀,不想倚仗官府之力。” 李靖缓缓点头,“如此看来,杜总管更像是个豪侠。” 杜伏威苦笑道:“李将军过奖了。我本想手刃李子通后,再和李将军面谈,可没想到李子通多行不义,却被王世充所杀。王世充几曰前,曾写书信一封于我,想和我兵合一处,共同对抗李将军!” 张亮等人变了脸色,李靖微微一笑,“想杜总管击剑任侠,侠义过人,当不会和食言而肥的王世充联手。” 杜伏威佩服道:“李将军说的极是,王世充先借李子通之力,后杀李子通,杜某不才,却也不敢将身家姓命交付此人的手上。杜某起义多年,碌碌无为,不过掌数郡之地,要说和西梁王对抗,那是万万不能。总算西梁王念及旧事,李将军又是迟迟并不发兵,这才残喘到了今曰,虽说对抗尚可,可如今天下思安,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