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王御寇在此(二) (第3/3页)
一路留驻河上。 军报最后写道:“袁军探马频频,急欲逼近窥伺,狐疑之状,尽显无疑。然而雨大夜黑,他们不能从渔场处看透详情,小人猜度其会通报主营,一面制作木筏,调遣船只,一面派遣游骑,抄至城下,观我援军究竟。少校不可不防。” 这一节,于禁有想过,自有对策。 此时糜氏为首的民兵团已临时组建,他当即下令,命他引二百天军,并五百民兵、配给军服,集结西城门处。待城外游骑侦得袁军游骑到来,即从西门出。 出城之后,径往河道行军。行军途中天军在外,民兵在内,不打旗帜,拉长队形,务必叫袁军探马看清楚出城人数。 无论袁军探马有没有尾随,都不必回城,汇合古剑部之后,暂驻渔场。 “停驻渔场?”糜令迟疑地道,“城中军马尽出,局面危急,于上校为何还要行这分兵险策?不如这些民兵还是留在城中,助将军一臂之力如何?” 什么时候轮到你这厮插嘴了? 于禁心中暗怒,不动底色地瞥了他眼,想到其背后的糜氏如今还是天军对外的唯一通路,勉强按捺住火气,只是道:“糜先生,吾自有筹划,你去做便是。” 见他还是有些不情不愿,无奈之下,只得放地声音,对其附耳略说了片刻。 下一刻,糜令立刻变色。 他大吃一惊道:“此举....未免太过行险了吧?” 见于禁面色骤然转冷,醒悟此言说出不妥,何况这般高喊,连忙拱手赔礼,顺便改口:“细细一想,倒也有可行之理。” 他偷瞥了于禁眼,又补充了句:“少校行事,颇似天公将军啊,总是出人意表,老夫佩服。” 糜令做了多少年的掌柜了,说到逢迎拍马,早已是练到炉火纯青,知道对这些黄巾贼而言,夸什么都不如夸他们似王政有效。 见于禁果然神色一缓,糜令暗松口气,连忙便脚底抹油,下城头去集合士卒了。 盯着对方身影如泥鳅般窜入夜色,于禁嘴角一撇,不屑至于,眼有冷意。 商人果然都是只知逐利的小人! 即便糜氏在天军起事至今都助益不小,作为武人的于禁却依旧心中厌恶。 若说之前将军在青州时,这糜氏与我军暗通款曲也就罢了... 如今咱们都打到徐州了,作为徐州大户的糜氏竟还如此形事... 只能说是数礼忘文,见利忘义! 于禁晚饭还没吃,亲兵见缝插针,端来些军中伙食,热气腾腾的,一时棚内饭香扑鼻。 于禁却无心取用,坐回案前,铺开地图,摆几块小石子,接着推演战局。 亲兵们跟随日久,习以为常,知道他思考事情的时候,不耐别人打扰,不敢提醒。 一边思忖战事,于禁还在想着,待再见王政时要提醒一番。 糜氏既能因利而背叛陶谦,天军也要对这糜家人早做防备的好。 于禁不通商贸,出身寒微,自是不知,若非如今还被困在开阳的麋芳授意,糜令一个赵县分行的掌柜,可没那资格使唤开阳这郡府里的商行众人。 而对麋芳而言,如今他已从糜令口中知王政与糜竺之前的交易,从自生安危考量,自然希望开阳继续属于王政,而非城外的袁军。 最起码,开阳的黄巾贼们未得王政的首肯,便是知他糜芳在此,不但不会冒犯,恐怕还会派人保护其安危。 袁军,文丑...可就不好说了。吃瓜子的犀牛的骑砍三国之御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