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上京不是一日建成 (第1/2页)
有了火药爆破后,劳工们省去了费力的铲土工作,只需要将散土清理运出即可。 这大大提高了效率。 投入的人又多,只是过了几天就有一段河道的雏形出来了。 接下来几天,又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不过劳工们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震惊。 他们觉得这是陛下在施展神力。 这个时代的人相较落后,他们总是会把未知的奇异事件归咎于怪力乱神。 第二天,他们又会发现原本平坦的地面被破坏的不堪,他们始终不明白这到底是何种力量…… 开挖河道在有序的进行,工程进度也是飞快。 在他们看来,想要开凿出来,就以这么大的人力投入,最快的情况下也需要半年之久,可现在看来,只需几个月,就能出来大体框架,甚至更快…… 这边在进行着,而在下游处的另一个工地也同时进行。 相比较起来,这才是难点所在。 因为这里要建一座水库。 关宁细致的解释过,就是在低洼处的周边建水坝,将这里围起来用于蓄水,并要预留闸门,在遇有旱情时开闸放水,灌溉农田,以实现旱涝保收!zWWx.org 谁都知道水坝的好处,因为是陛下的命令,他们打破传统不蓄水的观念,但还有个问题是,该怎么建水坝。 按传统造房建屋的方式根本行不通。 单纯泥土砖石垒起,根本无法承受长时水力的冲刷。 按照设计方案,这水坝蓄水面积不小,并有两道坝,当洪水来临时,先由第一道坝挡住,所以必须要保证坚固,使得水不能冲垮,而由坝顶流出。 整体是成坡度式的,第一层高于第二层,这样可形成两道防护,显然更安全。 而且也更有利于灌溉。 这个方案是关宁跟多位水利官员商议后的结果。 第二道采用草木混合桩坝,一层草一层土逐层叠筑,再加上木桩,这个方案是陈煊提出,正是因为这个提议,关宁才将其提拔到漕运使的位置上。 这是一位真正懂水利的官员。 看似简单的材料,其实足以用来充当第二道堤坝,草木混合桩坝本身具有弹性和阻力双重效用。 更重要的是草木混合桩坝并非严密的结构,水能通过草层少量的流出,使之有节制的流出长时间的灌溉农田。 而更多的水则是蓄在第一道坝内,在有大量需要的时候,可开闸放出更多的水。 这个设计更有保障,也更科学,能够发挥出水库的实际效应。 这些都没有什么疑问。 根据规划草木混合桩坝已经开始施工,只需要熟手泥工就能做到。 最大的难点是第一道坝。 既然是蓄水,必须要保证永久性的坚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若遇雨季,洪水到来,水坝直接被冲塌,积蓄瞬时倾泻而出,后果会更加严重! 这也是困扰古代无法修建大规模水库的主要原因,因为技术壁垒! 朝中有一位治水官员,本身还是都察院御史的王承恩提出一个方案。 要说这王承恩也是个能人。 他是前朝遗留下的官员,又有南方莲阁清流党的背景,新朝建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