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兴修水利,重修运河 (第1/2页)
在大河文明中,农业历来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必须要注意农业生产中的精工细作。 这就要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水利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根本就无力对抗诸如水旱之类的自然灾害,所以为保证农业生产,必须要重视修建水利工程。 种地毕竟是靠天吃饭。 如何在人力干预下改变,在面临干旱时,可以有水浇灌,在面临洪涝时可以疏通避免。 关宁早有这个打算,但至从新朝建立以来,都不具备条件,那时他要对国家改造,等安下心要整了,战争又开始了。 现在终于是安定下来。 为此他做过详细统计,关宁注意到在大宁中北部地区,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旱地,没有灌溉设施,没有固定的水源,完全的靠天吃饭,自然也无法提高产量。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新建水利设施。 关宁准备要做的就是,修整运河! 大宁朝有一条现成的运河,名为澜沧大运河,这条运河也是连接南北的主要水路运河,其存在已久,经过几代皇帝修建才有如今规模。 南起江州临安,北至澜州通县,主要干道为沧江。 但在关宁看来,它并不是一条合格的运河,人工开挖的部分实际上很少。 大多都是顺应自然河流开挖连通。 也就是说,它并非以人工设计为主,而是遵循自然条件。 比如这个地方有分支小河,那个地方也有一条分支,然后把这两条小河连通。 大概就是如此。 再对原有的自然河流进行扩宽开挖,达到通行条件。 这样做确实能极大的减少人力,但也因为太过追求自然条件,而导致运河曲折弯绕,某处两地距离直接打通,只需半个时辰,可绕来绕去,却要用两个时辰。 只是为了开通而开通。 运河的实际作用很大,不止是增加运输渠道,也要起到引水灌溉的作用。zWWx.org 澜沧大运河对于后者的作用也有限,只是少数地方得利。 其实也可以理解。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修建时只能大规模动用人民劳力,使民众生活相对困苦,最终便会引起矛盾。 这在历史上有过先例。 大宁因北方有蛮族之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运河可加强朝廷对南方的管理,也能保证南方粮食供应北方,可以连通两地经济,还能促进两岸农业生产及商贸发展,好处极大…… 垂拱殿。 关宁召集众臣,将这一决定宣布。 “朕要重修运河!” 在他的示意下,成敬和几个太监将一张大图展开。 这就是运河规划图。 是他多次派人勘探,并亲自前往,实地测绘汇集而成! 众臣围了过来。 标注很详细,有地名,有河流湖泊,还有整体的线路图。 并且还标注了需要改动的地方,能够很直观的看到。 “新朝建立起来,朕便有想法重修,期间陆陆续续的勘探,花费三年多的时间,才形成这么一张图。” 关宁在旁边介绍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