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京师(七) (第4/4页)
唐梓明成为顶尖记者的现在,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还有唐梓明本身的手段,在报社中不断超越一个个竞争者。 所以唐梓明一直都尽可能的表现出来的专业性,即使他之前推掉了丁兆兰将他介绍给韩家四衙内的机会,丁兆兰也没有相信他的纯洁和善良,而是抱着几分怀疑,用以观后效的态度去检查。 唐梓明当真去了府衙,丁兆兰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也依从唐梓明的话,前往学会去检查包永年留下的足迹。 …………………… 合上丁兆兰的笔记本,韩冈轻声一叹。 包永年在军事上下了苦功夫了,有一部分论文完全没有公开,只是在一本密级很高的期刊中得到了刊载。而包永年,就盯上了这部期刊。 铜徽会员,借阅这本杂志并不会有太多波折,只要正常登记就可以。包永年也是铜徽,尽管专业不对口,但并不影响包永年借阅这本书。 这可以说是学会保密制度中的大漏洞了。 必须尽快加强防卫,补上这个漏洞,还要多查一查,是否还有相似的漏洞潜藏。 至于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名望,韩冈并没有那么顾忌。 见韩冈久久不语,丁兆兰心中的不安变得更加浓重了,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不知不觉中,心中的情绪就表露到了脸上。 “不用担心。”韩冈只一抬头,就看见丁兆兰焦躁的神情,笑一下,他宽慰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相公说得是。”丁兆兰恭谨回答。听到韩冈说为时未晚,他就放下了一半的心。 “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要先给自家人定罪。需要进过调查,再下定论。”韩冈宽厚的说着,这让丁兆兰大感安心。毕竟,包永年也可能是被人抓走,囚禁甚至被害。在其无法自辩的时候,安上一堆罪名,即使是普通人都不合适,何况学会的正式成员,还要加上国子监生的身份。 “但还是要考虑到包永年他带走了那些论文。”丁兆兰说道。 韩冈颔首,表示同意,“至于可能被他带走的资料,这的确是一个要一查到底的问题。但是,即使他向北投效了辽国,也不会太大的影响,”他冲着丁兆兰笑了一笑,“所以不必着急。” 丁兆兰认真的听着韩冈的话。 只听韩冈说,“仅仅是一个人,即使他顶得上五个将,也改变不了国势上的悬殊。” 这是韩冈一直坚持的观点。 宋辽两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人口、经济、技术和生产力,差距无一不是在数倍和数十倍之间。 即使包永年能够带着学会内部的所有资料投奔辽国,也不可能完全弥补这些差距。 “没看到更多的在《自然》上刊载的论文,多少新式的技术都公开了,也没见到辽国能模仿出来。”韩冈自信的扬起声来,“辽国与中国的差别是什么?是多达十万的研究者,是高达百万的工人,是接近两亿的消费者,中国有,而辽国无。这就是差别!” 丁兆兰立刻被韩冈激扬的话语感染了。 ‘是啊!’他想,辽国和中国差距有这么大,即使包永年带走了所有的机密技术,辽国也用不上。 “不过……”韩冈又道。 ‘不过?’心情激荡中的丁兆兰抬起眼。 “在战争开始前,尽可能的扩大敌我双方在国势和军力上的差距,本就是宰相的工作。” “庙算!”丁兆兰反应敏捷的说。 “对,就是庙算。”韩冈温和地笑道,“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还是要尽可能的阻止辽国得到这些技术。” 即便辽国得到了一些新技术,不会影响国力上的差距,但中国收复旧疆时的伤亡,不可避免的要增加,甚至增加许多。 以至于会影响到了一次、两次或者更多的会战的胜负,让战争的结局,推后个几年乃至几十年。 这当然就是韩冈要避免的情况。 失踪的包永年必须要抓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是直接来自宰相的命令。 从相府中出来的时候,丁兆兰已经被韩冈任命为包永年案专案组的组长,专门负责这个案件。 韩冈还特地纡尊降贵,为他指派来了三名组员,加入到专案组中,而不仅仅是让他从快班中挑选助手。 当丁兆兰见到三位老朋友、新下属,声音也不免磕绊了几下,“呃,好久不见。” 老和尚念着阿弥陀佛,小沙弥灵活的转着眼睛,英俊的年轻人沉默着,三人先后跨过门槛。 真的是好久不见了。cuslaa的宰执天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