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你们想混进来开会? (第2/3页)
着双手从酒店门口往里面走,跟在她后面的还有大概男男女女十来个人。 余桦还没从沙发上坐起来,这女人笑眯眯地往他们这边走,一边走一边说:“刚才在路上我还跟人聊,说这么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熟人。真没想到,还真给遇到了。” 莫言笑着站起来,“铁主席,你们也才到啊。” “才到,才到。怎们就你们几个,其他人呢?” 这时余桦也站了起来,解释道:“我们自己来的,哪像你,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一大阵。” 铁琳不禁撇嘴:“你这话说的,我看是你余桦太清高,有人想跟你走近点,你都不乐意。” 说完,她又看向于东跟苏桐,“这两位是?” 莫言笑着介绍道,“苏桐,于东,这位是《玫瑰门》的作者铁琳。” 铁琳挑了挑眉毛,抚掌道:“久闻两位大名,今天可算是见到真人了。” 于东跟苏桐也都笑着跟铁琳打招呼,“久仰,久仰。” 铁琳对于东跟苏桐来说,算是文坛前辈了,她七十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虽然她没什么特出圈的作品,但是在文学圈还是很受认可的。 除了在文学上有些造诣,铁琳在作协也混得不错,现在已经是北河省作协主席,而且有消息说,这次作代会后,她就会从北河调到燕京来。 于东知道这个消息是真的,铁琳不但被调到燕京来了,后来还会是中国作协主席。 铁琳跟余桦他们聊了几句,就去带着他们省代表团的那些人办入住了。 等到铁琳走后,余桦看着北河的那群人,揉了揉眼睛,“好像没几个认识的。” 莫言笑道,“你是眼神不好使,我看到谭歌了。” “是么?”余桦又看了看,撇嘴道:“离得太远,看不清楚,他也不说来跟我们打个招呼。” “又不熟,人家不好意思吧。不过我也没想到,都这会儿了还能见到他们。北河离得这么近,也搞到半夜才到。”莫言说道。 “人家离得近,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说不定就是吃了晚饭,然后晃晃悠悠坐着大巴车过来的。”苏桐打了个哈欠,“行了,小胡过来了,我们先去房间,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吧。” …… 第二天一大早,于东就听到隔壁传来轰隆隆的敲门声。 这敲门声响了很多次,越来越响,越来越不耐烦。 后来于东又听到有人喊,“余桦,出来啰。” 听着有点湘江口音,颇为爽朗。 “余桦,出来啰。” “余桦……” 谷叫门的人大概喊了有七八声,余桦没应门,对面的莫言被吵起来了。 于东在屋里听到莫言的声音,“你怎么这么大早就来了,余桦他肯定在睡觉。” 叫门那人有些惊喜道,“没事,找你也是一样的。” …… 随后,敲门声跟说话声都消失了,大概又过了十分钟,于东的房门也被敲响了。 于东本来就被之前那阵叫门吵得半醒,这会儿有人敲门,他不情不愿地爬起来,“哪位?” “我。”是莫言的声音。 于东叹了口气,跑去开门,“老管,你最好——” 话刚说一半,于东看到莫言后面还站了个人,中等个子,微胖,有点跑牙,年纪看起来也就四十岁出头,不过鬓角已经能看到不少白发。 还没等于东问,这人就自报家门,“于东你好,我是韩少攻。” 于东笑了笑,原来是韩少攻,怪不得感觉这么面熟。 韩少攻是HAN省作协主席,跟深空也有合作,他今年出版的《马桥词典》就是深空公司帮忙操作的。 对于韩少攻跟莫言认识,于东一点都不意外,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词将他们系在一起,那就是“寻根”。 十年前,寻根文学引起潮流的时候,对于这种潮流,还没有一个定义,到了后来,韩少攻写下《文学的根》,等于是寻根文学的宣言了。 自那以后,人们开始以寻根文学来称呼韩少攻、莫言等人的文学作品。 韩少攻会去敲余桦的门,于东也不意外,先不说余桦跟莫言两个是老朋友,且说余桦跟李驮之间的关系,他跟韩少攻会认识都是理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