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464节 (第2/2页)
就足以证明,主观是凌驾于客观。 也就是说,法家之法事大于法制之法。 蔡卞皱眉道:“依你此言,法家中所提倡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不就是在推崇你的法制之法吗?” 张斐道:“这句话本身是没错得,但如果放到法家思想中,那就是错上加错,变本加厉。” “这是为何?”蔡卞好奇道。 张斐道:“你得看得这句话动机是什么,刀是可以杀人的凶器,也可以是杀猪的理财工具。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不是让大家去捍卫个人的正当权益,在法家中就没有这个思想。 法家的意思是,让大家都遵从我制定的规矩,更直白的说,就是所有人都是我的奴隶,我怎么说,你们就这么做。在秦法中,如这种规定比比皆是。” 蔡卞又沉思不语。 这问题好像是越问越复杂了。 叶祖恰突然开口问道:“依你之言,是不是只要遵从法制之法,便可治理好天下。” 张斐笑道:“听你这语气,好像这很简单似得。” 叶祖恰纳闷道:“这并不复杂。”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 这听着是很简单啊! 遵守法制之法,这能有多难啊! 张斐问道:“若官家有错误的言行,你敢劝阻吗?” 大家不免又看向赵顼,却见赵顼在认真思索,根本没有注意他们。 只能说,这小皇帝胸襟够大。 叶祖恰昂首言道:“我为何不敢。” 张斐又问道:“你怎么去劝?” 叶祖恰稍一沉吟,道:“当然是以理相劝。” “什么理?” “圣人之理。” “对了!” 张斐点点头,“这就是儒家之法的本质所在,你若觉得容易,那只能说明一点,你比孔圣人还要厉害。” 叶祖恰惶恐道:“祖洽岂敢与圣人相提并论。” 张斐道:“那你又说这不复杂?” 叶祖恰先是一愣,但旋即便答道:“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儒家之法的本质。” 张斐执笔在木板上又写上“儒家之法”,又在二法中间写上“宋刑统”,旋即问道:“你们以为当今宋刑统上面的律文疏议,是更偏向法家之法,还是更偏向儒家之法?” 这! 一干学生是犹豫不定。 从名字来看,自然是更偏向法家之法,之前这都是常识,如今这常识开始被扭曲了。 忽闻一个苍老的声音,“若依你所言,应该是儒家之法更偏向法制之法。” 张斐抬头看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富弼。 这老头听着也入迷了,都开始回答问题了。 这话又说回来,其实张斐方才要闪,也不完全是羞辱学问,这个课,真不太合适这些学生,反倒是适合富弼、文彦博这些人。 “富公言之有理。” 张斐拱手一礼,又道:“为什么是更偏向儒家之法,因为儒家讲得就是世俗道理。比如说亲亲相隐,法家是肯定不讲这一套的。 可就人性而言,子告父,父告子,这十有八九,就是在逼人说谎,虎毒尚不食子啊! 虽然大义灭亲,也不算是错,但是保护自己亲人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广泛意识,符合法制之法的定义。 你们都是读儒学长大的,想想儒家讲的道理,是不是告诉你们如何分别善恶,又如何为善。” 众人纷纷点头。 张斐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违反法制之法几率其实是非常小的,但一个法家中人,他是一定会违反法制之法,因为法家是必须要除掉法制之法,否则的话,法家就不是法家。商鞅有一句话,是非常清楚准确的表述了法家之法。” 说到这里,他终于翻开了桌上的小本本,“‘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但是这一句话与法制之法,是完全对立的。” 上官均道:“可见儒家之法是要胜于法家之法,也要胜于法制之法。” 张斐听得抬起左手搓着额头,是满脸失望。 上官均真的急了,这一堂课下来,他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我又说错了吗?” 张斐淡淡瞧他一眼,有气无力道:“你先说说,你为何这么认为?” 上官均道:“道德高尚之人,自不会违法,而守法之人,道德不一定高尚,可见儒法之法是要胜于法制之法,更胜于法家之法。” 张斐目光一扫,“你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许多学生都已经迷糊了,不敢妄做答复。 严复突然站出来道:“老夫就是这么认为的,这话何错之有?” 语气非常傲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