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 (第2/4页)
河轰击李成栋部时,那些前沿部署的骑兵炮发射的也都是实行铁球。至于主战场上那少量的开花弹,全都是靠臼炮打出来的。 现在引信弹壳双改良,总算堪堪让骑兵炮也能发射开花弹,虽然装药量还很小,爆炸后形成的碎片数也很少,但这毕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质变,堪称里程碑。 反正眼下还在跟鞑子休战的种田期,朱树人还有的是时间继续迭代改良。 他得知这个突破后,立刻另行开下重赏,要求继续优化骑兵炮配开花弹的技术,只要能把高机动火炮炮弹的杀伤半径提高一尺,他就能额外开出一千两银子的赏金。 要是杀伤半径能提高一丈,可不得直接奖励研发人员一万两了?这个数字还上不封顶,当然还得确保火炮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能一味强装药导致炸膛,这是底线。 …… 除了开花炮弹的稳定性提高、轻量化成功,今年另一项让朱树人眼前一亮的军工种田新成果,便要算他此前作为一步闲棋交待的“线膛枪”了。 朱树人毕竟也不是什么网文主角,不用考虑“逆向金手指压主角升级速度,以免成长太快剧情没有冲突节奏崩了写手少赚钱”的问题。 他是实打实的真实穿越者,当然是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能捞的好处都要吃干抹净尽量捞! 此前没上线膛枪,不是他不想,实在是工业基础做不到,他也不懂技术细节。 所以,自从两三年前,大冶那边刚开始搞军工厂,他就作为一步闲棋,随便提了一句,让工匠们琢磨琢磨“如何让锥形的弹丸也可以稳定飞行”的问题, 并且作为一种思路启发,随便提了一句“通过膛线让弹丸尾部刻槽、稳定气流”,具体未必要这么操作,让工匠们自己做实验。 线膛枪果然是很不容易搞,朱树人只管提需求和出钱,却不提供工艺思路,工匠们最初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跟经过历史考验的型制大有出入。 比如这一次,宋明德信誓旦旦说,经过周铁胆两年多的闲暇调试,总算是造出了一种在枪管内壁拉出笔直膛线、并且能让锥形铅弹尾部刻出凹槽稳定气流的弹丸。 还说经过试射,这种弹丸的射程足可达到三四百步!比目前的圆形弹丸滑膛枪的最大射程直接翻倍了!精确度虽然不太行,但也勉强能接受。 朱树人听说后,第一反应是大跌眼镜:线膛枪不都是螺旋膛线的么?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弹丸旋转起来、实现自稳定?笔直的膛线有什么用? 但这其实是他历史学得不好,在真实的历史上,线膛枪出现的早期,还真就有笔直膛线的。任何技术在初生的婴儿期,都是有比较原始笨拙的阶段的。 西方一直到米国独立战争的时候,英军还有用直膛线的线膛枪发射远程弹丸狙杀法国军官的,米军的“肯塔基长步枪”里,也有直膛线的版本。 这种笔直的膛线,如果是发射球形弹丸,确实毫无帮助,但发射锥形弹丸时,好歹能在弹丸尾部刻出几条凹槽来,形成类似于箭失飞行时箭羽那样稳定气流的效果,只是不明显。 历史上早期线膛枪的膛线数量也是五花八门,而朱树人手下工匠们搞出来的版本,显然是受了朱树人描述的影响,把“子弹尾部压槽”想象成了箭失的尾翎,所以弄了上下左右对称的四道膛线, 发射的时候配上底部略带空心、塞上软木塞的铅弹,木塞往前抵把软铅挤压外扩压进膛线,确保出膛时子弹尾部压出对称的四道凹槽。说白了,也就是适配类似米尼弹的锥形弹药,这种弹丸结构并不难,朱树人也有提前点拨过,工匠们早就做出来了。 朱树人视察了实弹射击的效果后,只能是承认有了直膛线和锥形米尼弹后,射程确实是增加了,飞行稳定性也稍好一些,精度还是要再想办法。 不过他也知道,螺旋膛线的缠距是个大问题,只能是让工匠们再慢慢试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