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 (第1/3页)
国姓窃明正文卷第183章王上加白都没动力沈树人并不知道屏风后还隔墙有耳,所以继续跟潞王谈笑风生了一会儿。 就算知道,他也无所谓。 一个大男人还怕人看?他正愁找不到借口搭上潞王这条线呢。 而一盏茶的工夫客套下来,沈树人对潞王的了解,也加深了不少。他发现了一些值得欣慰的点,但也有一些难办的点,算是喜忧参半。 欣慰的是,潞王确实是软弱甚至懦弱之人,怕事,可欺。 将来要是真能用他当傀儡,那是基本不用担心类似于“刘协始终心存除掉曹操的念头”的风险的。潞王多半会乐于当甩手掌柜,学鸵鸟什么都不管。 只要管好他身边的信息渠道,不给其他野心家接近潞王实施挑唆的机会,基本就稳了。 而另一方面,潞王身上让沈树人郁闷的点,同样也是因为他的懦弱、躲避世俗名利和野心。 一个完全没有世俗野心的人,还怎么提前烧冷灶形成利益绑定? 沈树人要是跟姚广孝找朱棣似地,直接说“咱有個计划,将来可以给王爷加一顶白帽子”,绝对会把潞王吓尿,让他当做什么都没说过 这一点上,有野心的福王,就相对好办多了。沈树人一进城他就来套近乎表达感恩,沈树人要是有想法,绝对能一拍即合。 可惜了,有野心的沈树人不想扶,没野心的又不好太早扶。 如果就这么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那对潞王的结交和扶持,至少要再拖延一年多了——怎么着也得拖到李自成真的快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再说那些话,才显得没那么大逆不道,显得只是想给大明江山留个退路。 …… 沈树人试探了一会儿,实在是找不到突破口, 他只好没话找话,再说一些谦虚的话,展示自己谨慎的人设,让对方进一步放松戒心,为将来做铺垫。 沈树人甚至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果对方实在没野心,那就真等一年多又何妨,到崇祯快死时,再来挑明最后一层窗户纸,也来得及。 于是,沈树人针对朱常淓刚才的称谓,谦虚地指出了一个错误:“王爷不跟下官见外,那是王爷礼贤下士,不过称谓上,还是谨慎为好。 王爷以后还是直呼下官名讳,或者称官职也好,‘贤侄’实在是不敢当——王爷乃当今皇叔,连陛下都是您之侄,下官一介外人,如何当得起‘贤侄’?” 朱常淓原本聊得正热络,被他这么一打断,表情略微有些尴尬,意识到自己为了表达感激亲近之心,用词有些不谨慎了。 他连忙补救了一句:“沈抚台是我们全家救命恩人,那就称世侄好了,只当孤与沈尚书平辈论交。对了,还未问起沈抚台具体年庚,曾与朝中哪家高门联姻?孤总没占你便宜吧?”….本章未完,点击继续> 【】 世侄这个称呼,就挑明了绝对没有亲戚关系,只是以世交论。所以哪怕朱常淓的血缘侄儿是崇祯,是皇帝,他称别人世侄,也不存在过分抬高对方身份的问题。 沈树人对这种问题当然是毫无必要隐瞒,直接实话实说:“下官今年实岁二十有二,过完年就二十三了。这不是自从入仕以来,战乱不断,连年辗转,至今未娶。” 原本朱常淓问年纪,也就是随口一说,转移话题,听了这个答案后,他却是颇为惊讶,生出了更多好奇: “周岁二十二还不曾婚娶?连定亲都不曾定么?那还真是勤于国难了。不过,如此年纪,孤称你一声世侄,也不算占你便宜了。 有句话,孤还是要劝,纵然随军辗转征战,来不及娶妻,也可以先定一个么,世侄也别过于自苦了。令尊沈尚书,应该也想早点有孙辈吧,世侄可有其他兄弟已经婚娶了?” 沈树人叹道:“惭愧,先妣就生了我一个,家父续娶后母之后,倒是又生了几个弟妹,不过如今尚且年少,没有年满十五岁的。 下官一直未娶,一方面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有苦衷——下官升迁太速,陛下又不愿看到封疆大吏之间勾连联姻。 下官为了避嫌,这官越做越大,就越不能找门当户对的朝中重臣联姻了,这也是为了大家好。这番话,说来有些不当,王爷就当是听过就算吧,下官与王爷一见如故,推心置腹,才这般实言相告。” 朱常淓听着听着,心中也是微微一凛。 说实话,刚才刚听到沈树人说他没有娶妻连定亲都没有,朱常淓直觉就闪过一个念头,觉得可以考察一下对方,能不能招为女婿。 这倒不是朱常淓不把女儿的事当回事,轻率乱定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