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遇伏,金军主力 (第1/2页)
宋军进展神速。 因为金军后撤回了云中,将河东河北一带的领土又空了出来。 三路大军很轻松的就到达了预定地点,准备向太原发起进攻。 在此之前,已经有数只地方部队试图向太原前进。 但完颜银术可十分厉害,这些兵马都被他率部打退了。 地方厢军战力太差,还得等西军主力前来才行。 种师中以井陉为根基,先下寿阳、榆次两县。 大军前锋逼近太原府。 姚古攻陷上党隆德府,扼守南北关要道,与太原一带的金军数次激战互有胜负。 可惜尚未能突破金军防守,进入太原周边。 而张灏的本事就比种姚两位大将差了不少。 他从汾州北上,到了平遥县以后就停滞不前。 不知道在害怕什么。 种师中眼看着就能进入太原,攻击城下的金军。 但其余两路兵马久久没有进展。 种师中害怕自己孤军深入,反倒会被敌人包了饺子,于是只能撤回井陉。 等另外两路兵马有了进展,再图谋进军也不迟。 前方各路大将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计划。 而朝廷上的文官们老毛病却又犯了。 云中大同府。 完颜宗翰命人将军队补给用的牛羊都拉到草场上放牧,这事并未多加掩饰。 云中一带的百姓几乎是妇孺皆知。 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打得久了,自然能总结出对方的战斗思路。 因为北方草原不适合耕种,游牧民族也不懂得伺候庄稼。 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牛羊。 放牧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 代表着北方王朝准备储备食物了。 也代表他们想要撤军休战,以后再来。 宋朝在云中一代也安排的有探子。 只是这些探子并不专业,他们只能看到浅层的东西,而不像齐国军情司,会往金军内部埋入钉子。 宋朝的探子得知了完颜宗翰下令放牧以后,立刻将消息传回了朝堂之上。 这回可好了,朝堂上那些没有到前线去过的文官们又开始了。 主和派一言不发,而主战派却接连催促皇帝,让种师中等人赶紧进兵。 因为先前传来的消息。 张灏和姚古都被金军挡住了。 已经有许久未曾前进半步。 而种师中分明已经杀到了太原附近,却又退了回去。 主战派觉得种师中既然有突破金军的实力,那再来一次,问题肯定也不大。 于是圣旨和书信像雪片一样传到前线,都是催促种师中赶紧进兵的。 种师中为人老成持重。 这场战争原本是势在必赢的。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只要几路大军会师太原城下,和城中守军里应外合。 就算金军早有安排,种师中也有把握掌控局面。 现在朝廷方面反倒等不及了,一直催他赶紧进兵。 这不是主动放弃优势吗? 种师中原本打算置之不理。 圣旨的措辞却一次比一次严厉。 今天,种师中的部将黄友有一次带来了一封朝中大臣寄来的书信。 种师中接过来看了看,这封信是御史中丞许翰写来的。 自从李纲离朝以后,主战派就是张克公和许翰最大了。 这个人的意见,也可以代表主战派。 他将信打开。 略微扫了一眼,便又是叹气不已。 黄友道:“经略相公,他们这些文官不懂打仗,说的那些昏话,您也别往心里去。” 种师中将书信交给了黄友。 黄友也看了看,不由得皱眉道:“这帮书生真是无礼,有本事他们自己来。 整天在后面撺掇相公进兵,死的反正不是他们,那可是咱们的弟兄。 经略相公不必理他。” 种师中摇了摇头:“我也不想理会,但事情就摆在眼前。 这封信里,他斥责我畏敌怯战,手握重兵却逗留不前。 畏敌怯战乃军中大罪。 我自幼从军,立下战功无数,难道临了要身败名裂吗?” 黄友安慰说:“我们大伙都知道相公您是对的。” “没用的。 这位许御史在主战派中的地位非同凡响。 他不仅是御史,也是枢密院知事,有调兵之权。 我能在此驻军,还没被裁撤,都是主战派在朝中帮我顶住了压力。 这回连主战派领袖人物之一的许翰都对我产生了怀疑。 再过一段时间,他们说不定就要主动派人过来把我换掉。” “那怎么行?”黄友大叫道:“我们只服经略相公,其他人谁来都不好使!”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种师中语重心长:“我要是因为这种罪名被撤职,前线换了另一个大将前来。 你们不服他,轻则兵将不同心,军令无法顺利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